内地企业到台湾上市指日可期
文/陈友忠
日前,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动,大陆居民赴台游首发团也同时启程。在两岸关系积极改善的大背景下,台湾证券市场有可能成为内地创业企业新的融资市场和退出渠道。
2006年开始,中国内地创投市场持续升温,募资及投资金额逐年大幅增加。近期,随着众外资创投转战人民币基金,人民币境内投资趋势上升,每年将新增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创业企业获得投资。
对于一个在境外成立的公司来说,其退出可以有NASDAQ 、纽交所、伦敦交易所、韩国及日本交易所等多种选择。相比之下,内地被投企业的退出渠道则较为单一。原本有望在今年推出的创业板,推出时间一延再延,似乎又要等到2009年。但即使创业板推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也难以避免。投资界都还记得,2000年,一度传出创业板即将推出导致风险投资泡沫,一大批风险投资公司和互联网企业因此倒下,VC行业也进入发展的寒冬。
2007年年初,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中小板的规划是,未来5年培育1000家企业上市,平均每年200家。而实际上,去年只有100家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创业板上市的门槛到底有多高,目前还难以定论。挤进创业板,企业方与投资方自然皆大欢喜,但能在那里上市的毕竟只是少数加上国内并购(M&A)市场尚不十分成熟,很多VC的退出渠道还是很单一。
在海峡两岸积极合作的乐观形势下,台湾证券市场能否成为内地创业企业的另一个融资市场和内地创投的退出渠道?
台湾证券交易所于1962年2月9日成立,曾在1990年创造出成交值世界第三的名次。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具有上市公司挂牌成本低、股票流动性强、交易与维护成本低、电子交易结算系统扩充与发展基础深厚等优势。与香港、华尔街的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高不同,台湾股票市场和内地股票市场类似,都拥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这让资本市场有较高的流动性。
其次,台湾证券交易所中科技产业上市公司比重高,高科技企业到那里上市,将能获得较高的PE估值。
台湾二十几年来的经验证明,风险投资、高科技产业及证券市场三个产业,是相辅相成发展起来的。以宏碁集团为例,自1976年创办以来,曾有将近十家公司上市,创立了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多个华人品牌,如宏碁 (Acer)、明基 (Benq)、纬创 (Wistron)及友达(AUO)等。这些高科技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及证券市场的支持非常重要。
马英九执政后积极开展的证券市场改造,将为两岸的金融市场带来机会。马率先松绑了台湾证券业投资大陆股市的限制,并完全开放了投资港股、H股的限制;其次,原来控股型企业不能上市的法规得到修改;对于企业投资不能超过其净资产40%的限制也有望得到放宽。
可以预见,台湾证券市场将有机会服务于大华人市场,成为大陆企业融资的另一个选择。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