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清单”制度强力推进、政府职能大举转变之时,一些广受诟病的“硬骨头”还没有被“啃”下来,呼声日高的汽车年检改革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呼声从地方“两会”传递到了全国“两会”。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提出简化和取消汽车年检制度的建议。基于汽车年检制度之弊端,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原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周汉华就呼吁,到了该“啃”这块“硬骨头”的时候了!
最近,有北京的私家车车主张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他2012年6月买了一辆进口SUV。由于很少开长途,到今年6月,行驶里程不足2万公里。但是按张先生行驶证上的提示,这辆车“检验有效期至2014年6月”。
这就意味着,张先生今年6月就得去年检。他对此疑惑不已,“我这车简直就和新车没什么差别啊。再说了,这车性能不错,加上平时经常保养和检测,有必要再花一次钱,费时费力去年检吗?”
张先生的困惑同样存在于全国大多数私家车主的心中。据了解,机动车年检制度自成为国家的法规条例至今10年间,这项制度从未变过。高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与定点设立的检验机构之间的矛盾、规则运用的人为设障,已经导致了各方不满。更严重的是,在检验部门之外,已然形成了一条庞大的灰色利益链,“黑中介”、“车托”之类的“寄生”者,勾结检验部门部分工作人员,获取利益,不但积累交通安全隐患,危及汽车产业发展,也滋生了腐败,损害了政府形象。
改革机动车年检制度,已刻不容缓。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均已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改革该项制度的数份提案和建议。
制度之弊/
“检测站在梅林东路,排队却排到了彩田路。”一位深圳私家车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年检经历,“一次次点火、熄火,一点点挪过去,好不容易排到了,结果工作人员啪地扔回来证件,说还有违章没处理,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只好先去交罚款,改日再来排一遍队。”
在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30万辆,全市却只有21个检测点,还不时规定每天只能年检的车辆数,导致每个检测点每天都拥挤不堪,令私家车主怨声载道。
除了排队,还有消除违章记录、尾气检测、填写申请表、盖章等内容,虽然现在各地都在努力简化汽车年检流程,但“纵向”上的相对简便,依然不能使车主满意。
上海市人大代表胡传平说,公安部推出车辆年检制度有一定历史背景,当时限于汽车技术和质量,出于安全、环保两方面考虑制定了该制定,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如今汽车的质量跟当年完全不同了”。
深圳市政协委员张学虎认为,机动车年检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车辆检验部门应当对检查合格后的车辆负有一定安全责任,但遗憾的是,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没有看到一起机动车检测单位被追责的案例。
北京市亚运村机动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认为,我国机动车检测已经成为高度垄断行业,依托这个温床滋生了不少“暗箱操作”的行为,“这一制度已经到了应该改革的时候。”
改革路艰/
机动车年检制度要改,怎么改?这是一块“硬骨头”。正如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原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周汉华所言,一是车辆检测涉及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革之难。
汽车年检制度,应当遵循何种施政逻辑?就目前我国汽车技术现状而言,完全取消私家车安全检验制度还不具备条件。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吴延安认为,由于车辆情况状况比较复杂,“一刀切”式的完全取消年检,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国家应研究关于延长车辆年检的时间。
如何不让 “强制”年检制度变成“乱治”,胡传平有自己的理解,“我以一个技术人员的角度看,可以拉长周期,比如说5年、10年都是可以商榷的。”
周汉华表示,像车检这样的“硬骨头”,问题解决后的后续工作更加重要。他建议,今后不光要买交强险,商业险也要扩大覆盖范围,相关的配套制度需跟上。
《《《
乱象调查
北京“车虫”的“寄生”之道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3月7日,早上八点刚过,在北京西郊的一家汽车检测场内已经人来人往,不断有车辆驶入。在检测场业务大厅里的一张桌子上,放满了近20个各式水杯。一位4S店代办新车检测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水杯都是‘黄牛’(当地人又称“车虫”)们的。他们来得比工作人员还早,别看你现在看不见他们,其实都在各处招揽业务呢。”
一位熟悉车辆检测业务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检测场的“黄牛”一般分为两类,一部分是与检测场进行不成文的委托代理的“包线”验车人员,他们承诺每月为检测场带来一定数量的车源,而检测场则会很有默契地对其代理的车辆“开绿灯”;另一部分,则是游荡在检测场周边的个体“黄牛”,他们没有固定的车源,但是与检测场工作人员会搭上 “私人交情”,向车主承诺能够顺利通过验车,并收取费用。
检测过程存在“人为可控”环节
据记者了解,在汽车年检制度中,多项检测都是靠人为测定来判断是否达标,“就存在可操作的空间,商机就出现了。”上述熟悉车辆检测流程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现行汽车检测流程大致分为四步:第一步,在外观等待区,车辆进入检测区前,由检验员检测车辆牌照,并与车主交接车辆,以一人一车的原则,检验员进入车内着手检测;第二步,客户在业务大厅办理手续、交押金,并进行车辆登记;第三步,在检验区检测车辆尾气,车辆的安全性检验;最后,客户在业务大厅办手续、结账,并领取检测结果。
看似简单的四步流程,事实上在每一道检测过程中,车主都可谓“步步惊心”。比如在外观等待区,对车膜类型、灯光明暗、车辆有无改装,轮胎花纹是否一致性等一系列专业的检验项目,稍有偏差就会要求车主维修或调试。
“以灯光为例,行驶两年后的车辆大多数都达不到检测要求的数据范围。”一位验车代理人员向记者介绍。他的解决方案是,将不符合验车要求的部件进行调校和更换,比如灯光、轮胎等外观件;对于难以更换的部分,依靠与检测场的“合作”关系,通融过关。
在尾气、刹车等检验环节,更是最难通过的部分。北京的一位车主告诉记者,其自己的改装车进行验车,在大多数情况下,车辆都不用到场,将车牌号和发动机号告诉 “黄牛”即可。但是,改装车的检测代办费用基本在2000元左右,是普遍车辆检测费用的十倍左右。
车主诉求催生“黄牛”群体
“为什么不找‘黄牛’验车?”一位车主在面对记者提出此疑问时这样反问道。该车主认为,在现行制度下,代验车的业务为车主“省了不少事”。
这位车主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也曾去验车,排队、交款、各种不合格、车辆调试后再排队……这个流程下来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也没有顺利拿到检测结果。之后,在通过修理厂关系找到“黄牛”,把车交由黄牛,人不用到场,半天时间,车辆就顺利通过检验,交回自己手中。
在费用上,验车费用在200元左右,而“黄牛”收费300~500元不等。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车主过程中,车主普遍认为代验车的性价比“很合适”。
记者跟随一位验车的车主前往检测场进行车辆检测。一位检测场工作人员私下告诉记者,新车建议自己验车,首次验车一般都可以顺利通过,可以节省找“黄牛”的费用。
如果是第二次检验的车,车主自己验车的通过率基本为零,这时“黄牛”成了不二选择。一位汽车修理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四年的使用或改装,车主自己调制的灯光、刹车以及轮胎都逐渐成为习惯,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求达到检测场的相关标准并 “没有必要”。以灯光为例,“黄牛”将车检测完毕之后,车主一般仍会要求调回此前的灯光“模式”。
“黄牛”的检测利益链条
一位从事验车代理业务的“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2001年左右,他开始从事代验车业务,当时车主验车的花费在80元左右,交由他代理的收费为120元。
“与十年前相比,验车科目和流程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费用一涨再涨。”上述人士表示,验车对于车辆的监管的确必不可少,但是由于检测流于形式,并没有取得期待中的效果。
在这条“产业链”中,“黄牛”们的“职业操守”也参差不齐,多数为熟人介绍。但是如果没有人“搭线”,车主们的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将申诉无门。北京的一位车主向记者表示,由于他去年在车辆年检时尾气多次检测后才最终通过,今年又到验车时,为了省事,他特意去找了“黄牛”,双方约定好400元的价格;但在检测灯光时,该“黄牛”告诉他“有问题无法通过”,需要另交200元的灯光调试费。随后,又以车辆外观有损伤为由,这位车主再次被索要300元。最终,该车主付出了900元的检测费用。
“这种事儿多是游荡在检测场边的闲散‘黄牛’干的。”上述“资深人士”向记者介绍,多数与检测场形成“承包”关系的“黄牛”都不会这样做,而是通过和检测场维持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流水线合作”。
由于北京的检测场数量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一些检测场更是靠黄牛“包线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