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教授仍在带研究生,搞科研、出成果;有的老人把宝押在孙子身上,陪伴夜读,望孙成龙;有的人退休了,心却没退,失落感困扰得夜不能寐;有的老人为晚辈婚姻、家庭琐事忙得晕头转向;有的老人还因丧偶、失子、家庭不睦或经济拮据而忧心忡忡。如此,怎能不感到心累呢?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日积月累,难免心理防线不被压垮,使人陷入尴尬的困境之中,产生过度紧张、焦虑、烦躁、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理障碍,而引发高血压、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妇科病,甚至癌症,影响健康和生命。
由此可见,要想活得自在,祛病延年,注重养心为第一要务。号称“白乐天”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堪称修身养性的楷模。他一生命运坎坷,青年时因家境贫困而长期流浪,步入仕途后又因得罪权贵而数度遭贬,但他始终都能保持淡泊名利与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他被贬降杭州后,寄情于灵山秀水,轻松吟出千古绝唱:“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何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仕途坎坷,但他总是旷达乐观,淡然处之。他47岁时被贬到黄州后,登赤壁矶,一首气势磅礴的《大江东去》,使我们看到了苏东坡那豪放达观的胸襟。他被贬到杭州任通判时,因病到松阴环绕的寺院去散心,僧人热情地让他在凉爽的禅房内歇息,用虎跑泉煮茶款待。诗人在《病中游祖塔院》一诗中感叹道:“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他将养心概括为“养生治性,行义求志”八个字。因此,我们应从古人养心之道中汲取营养,驾驭和调控好自已的情绪。
一是静心。人生在世,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明《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二是清心。离退休之后要跳出万丈红尘的扰攘,荣辱升降已成过眼烟云,将外界一切干扰拒之门外,自得其乐。
三是宽心。历经坎坷的老年人,胸襟要像大海那样宽阔,能容下百川。即使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也要达观对之,自我化解。
四是忍心。百事忍为上,能忍亦豪杰。容忍大度既可排除自己恶劣的心境,又能促进良好的家庭和人际关系,人也自然乐在其中。
五是用心。人老了不能光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而要多动脑筋,多些兴趣爱好,读些净化心灵的书报,可陶冶情操,心身康泰,活得潇洒,过得自由。
有了这五心,何来心累的羁绊呢!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