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社交应用该如何吸引用户(思想洗脑篇)
很多时候,人们还是先有想法才有行动的。我们要帮助美食社交应用吸引更多的用户,事先最好也要有一个思想洗脑,完善如何吸引用户的想法。
美食社交应用,社交是重点。找美食,找好友,美食交流这些问题都是能够被美食社交应用解决的。既然是社交网络,我们就能够根据社交网络中的社交关系做个分类,而最典型的社交关系分类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强关系:人们彼此非常关心2、 弱关系:人们的联系很稀松,像朋友的朋友,3、暂时性关系:人们彼此不认识,但临时地联系过。
非常自然的,很多人都希望平台能拥有大量用户能够与其他用户发生强关系,这个愿景是很美好的。无论是如今的腾讯qq、微信还是手机的短信通话功能,很多能够与别人发生强关系的用户,这一批利用他们的平台与他人发生社交强关系的用户,可以说就是他们最核心的一批用户,能促进平台发展。
但是作为垂直的社交应用,你喜欢美食,你爸妈你最铁的朋友们都会喜欢美食吗?不定吧!所以,一开始就想着要构建美食社交应用的强关系社交网络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小谦个人认为,美食社交应用真正要在社交关系上玩出花样,重点的社交关系维护和创新,应该落在弱关系和暂时性关系上。
目前而言,美食社交应用去哪吃的美食地主、美食探店两大功能,能够给用户大量的曝光机会,让其他的用户能通过这两大功能找到其他的用户,从求助类型的暂时性关系,到后面互相知道有那么一号人物之后,经常发生弱关系,互相可以交流交流一下美食方面的问题。
美食社交应用使用这样的方式,已经基于“美食”这个兴趣爱好,构建了一套初步的弱关系+暂时性关系建立的模型,但是也还有不足,针对不足,小谦想谈谈我对于他们的一些建议。
去哪吃的“我”,可以说是他们的用户中心,很多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网络会在这里展现出来。但是一进入“我”频道,你会发现头像下侧有关注和粉丝二字。虽然新浪微博也是关注和粉丝这两个文案,但我认为这两个文案放在兴趣型社交应用上,可能并不适合。
粉丝=好友吗?韩寒的粉丝都是韩寒的好友吗?社交应用,社交关系是核心,关注和粉丝用在新浪微博这种媒体属性的社交产品上,适合新浪微博大V文化的流行,形成鲜明的等级差异。
但是作为兴趣应用,美食社交应用标杆去哪吃这样的做法,可能还有优化的空间。基于美食这个兴趣,“你”和“我”作为平台的用户,也许已经成为朋友,却在平台上缺少一个好友的名分,如果将粉丝改为好友,是不是显得大家都更加平等了?
以上只是小谦举的一个小例子,仅供参考。要是大家针对粉丝是不是等于好友这个话题吵起来,甚至拿国民岳父开刀,请跟国民岳父说我是无意的!总体而言,美食社交应用的社交关系创新应该在弱关系和暂时性关系上,话题交流、分享内容曝光这些都是加强用户与用户之间建立弱关系和暂时性关系的做法,明星大V式的社交模型,或许应该弱化下。
经过长篇大论的纸上之兵之后,最终实战除了内部产品的运营优化和内容吸引,美食社交应用的外部吸引用户也要做起。
传统APP推广方式:
既然是APP应用,那么很多传统的APP推广方式也都还是用得着的。比如说联系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等应用分发平台,在他们的平台的美食、社交分类将APP分发出去,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之后,通过产品的迭代,将优质的产品选择一家平台进行首发,获得这家应用分发平台的重点推荐,是能够直接就获取到一批用户的。
这样的方式,目前美食社交应用他们都在使用,是美食社交应用最常规的吸引用户方式。
线下活动:
美食是国民级别的话题,谈吃在中国甚至都是一种文化。在现在的这种O2O大潮下,真正要称得上O2O还得线下和线上结合。去哪吃在食色男女、高校霸王餐、IT大聚会的线下活动,不仅能够提供品牌曝光度,通过品牌吸引一部分用户,还能够在活动的整个宣传过程中,吸引很多用户。这样的线下活动,是很多美食社交应用都在尝试的。
社会化营销:
目前来看,无论是去哪吃还是饭本,他们在社会化营销上的投入还不够大。虽然说去哪吃也曾尝试过多家APP联合微信做大型的主题活动,但社会化营销上,美食社交应用还有很多的尝试空间,比如社交小游戏。
微信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多的社交环境,很多人利用微信做生意,做社会化营销,做品牌,甚至微信已经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游戏案例。就拿最近的神经猫游戏来说,风靡整个微信,笔者就看到有平台快速模仿出神经猫类似的游戏对品牌进行植入,而美食社交应用在这方面却没有做出太大的举动。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微信分享优质内容品牌能够帮助美食社交应用发展,如果能够借助一些热点,玩出一点新意的社会化营销,这对于美食社交应用的品牌发展很有帮助的。
总体而言,美食社交应用吸引用户主要是从内部产品的优化和迭代,从外部产品品牌的曝光与内容的输出,这两个方面,无论哪一方面对于美食社交应用的发展都是不小的挑战,但美食是个大市场,对于美食社交应用发展而言,这些挑战更多带来的可能不是致命的危机,而是发展的机会。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