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 — 校园潜规则这么深,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校园潜规则这么深,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15/9/4 23:16:24  阅读[890]
  日前,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一所高中因爆发一起性侵案,却意外揭露了该校毕业生“在拿到文凭之前,得先夺走少女贞操的代代相传”潜规则,这不仅让整个网络沸腾了起来,也让“校园潜规则”这一话题悄然的被放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人们常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些社会上的官僚主义、商人的交往技巧在大学中成为了一个个小小的缩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许多学生的想法与行为。其中,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怎样层次的校园中,都不可避免的沾染了社会潜规则所赋予的不良风气。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校园潜规则行为,又是否能够引起你的警醒与共鸣?

  蒲公英微校园 X 高校在校生

  问:你在学校里是什么职位?你所遇到过或听说过的校园潜规则能举个例子吗?

  陕西某高校男生覃同学:

  我作为退休的院里学生会主席,对这个话题其实感触颇多。很多人说学生会是一个利益复杂的地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每当学生会纳新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各种依托裙带关系、老师推荐等方法进入学生会的同学。如果你在学生会里有老乡、朋友、亲戚等这种的话,无疑可以为接下来面试考核额外加分。

  对于已经录用学生会的成员而言,每天要和同学、老师、领导各式各样的人物相处,那称呼就绝对不能混乱。处得好的、混得熟了,如果你的平时成绩又能保证及格,那么各种加分奖励自然少不了你的。比如你在期末成绩检测的时候可能只考了第十名,可如果把服务学生会的一些额外的分数加上去,那么升到第一第二名一般是没有很么问题。优秀的成绩、学生会的职位无疑是一个加分项,会让你比普通的同学更受老师的青睐。如果你能够赢得班主任的好感与信赖,那么在保研的时候也自然会有更多的好处。

  成都某高校男生苏同学:

  我是团委会的一个干事,说起校园潜规则的话,我其实并不怎么在意。但是当初加入团委的时候,一些相熟的部长、主任都曾悄悄告诫过我们团委的中能够利用的资源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很多时候,在团委中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和领导相处的时候要好好讲话,大家组织的饭局能去的也都尽量去,不要让别人觉得你与他们不在一个圈子里。

  广东某高校女生邓同学:

  我在学校里没有担任任何职位,因为觉得学生会内部太过复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自我,但是那里的弯弯绕绕会让人心很累。我曾经听外校的一个同学说他们每次办活动拉回来的赞助,都需要先给指导老师分几成,表示一下心意。等到老师满意后,才能用剩下的资金办活动。虽然自己很反感这种行为,但是没有人明确的反对过,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一条筹集活动时候的潜规则。

  成都某高校女生李同学:

  因为我在学校并没有什么职位,因此会失去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记得每一次的国际青年网球赛招志愿者,我都有申请,但是最后却全部被拒绝。当我看到志愿者名单时,发现这些志愿者都是大大小小的社团中有名的一员。其实不仅是这个如此,其他有的大型活动或实习工作单位都是优先给干部提供。而我们作为普通的学生,在与他们竞争时却很少能够做到“逆袭”。

  问:你对潜规则持什么态度?你觉得需要还是不需要?

  陕西某高校男生覃同学:

  潜规则也是一种规则,我认为它的存在只要没触犯法律,就没有不赞成之说。毕竟人与人之间本来就需要互动,而大部分人又都喜欢被赞美。所以当有些人能为他们服务并让他们感受到愉悦时,给他们一些好处时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我们在完成自己分内的事之外还额外加了工作量,比如陪吃饭、掏钱、拍马屁,这付出并不比那些所谓的老实人少,所以能得到更快的提升也是符合常理的。

  成都某高校女生何同学:

  我觉得如果要评价潜规则的好坏,要看它属于哪种规则。比如我们对学长学姐的辈分尊称就蛮正常的,因为这是一种尊重与礼貌。但是,现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许多不好的风气,而典型就是经常请吃饭。大家吃来吃去,钱虽然没少花,但人情却不见得有多少。同时,我们只是学生消费者,一笔笔的巨大的开销,实在说不过去。而且每次吃饭来来回回就是敬领导,拉关系,很多时候都是没什么必要的。

  广西某高校女生李同学:

  其实需不需要潜规则是看你们的头头怎样领导的,如果他能做好,并能立下规矩,这些不良风气就能减少一些。如果不能,也就不能怪别人,毕竟人往高处走。况且在这个社会,潜规则比比皆是,你又要怎么防呢?

  成都某高校女生刘同学:

  潜规则肯定是不需要的,我也不会接受任何的潜规则。如果你在大学之中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只会一味的讨好妥协,估计书都白读了!

  就上面的情况看,我们这个社会显规则下常常已是千疮百孔,这时一些潜规则就会把它填满,从而成为大家心里见怪不怪的一个现象。

  诚然,有些人觉得潜规则恶心,认为一个学校就应该纯净。但在强大的社会背景下,潜与不潜,很多时候会让你无从选择。比如毕业了,拿毕业证前要送礼,不送礼的话就拿不了。那选择拿还是不拿?有人问为什么不把这种腐败告上法院。可是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也非富二代,又拿什么与这种行为作斗争?他们的顾虑也往往是:我告得了吗?会有生命威胁吗?相比之下,给钱就可以毕业不是更为安全与方便吗?

  无疑,这个规则是残忍的。我们虽然可以做“潜”与‘不潜”的两种人,但这两者都必须舍弃一些东西。选择前者,大多都是不乏心里有抵触但仍受不了诱惑的人。这些人在尊师重道的表面下隐藏着前途无阻的野心,在为同学服务的旗帜下打着谁与谁的呼声更高的算盘。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们也会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下默默为自己的哈头点腰流泪。或许某个深夜梦中惊醒,却发现已已然成为那个最讨厌的人。无形的压力,单纯的美好却被破坏,并且一旦潜得太深,还会有牢狱之灾,这就是“潜”的代价。

  而选择不潜的人,怀着一颗憧憬美好的心,认为大学毕竟是素质教育的地方,学生更应该是拥有单纯公平的校园生活,而非每天人与人之间的挤兑与暗箱操作。但若要清新脱俗,一尘不染,就得看破红尘、静心钻研,承受着形单影只的滋味,而非吃不了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思。这种自我约束的能力、心理素质的感受也都并非一日可成。

  虽然潜规则普遍,却并非永恒存在,它只不过是这个社会应运而生的产物。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什么样,毕竟仍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过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终须在这规则横行的世界里越挫越勇,争得命运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