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 — 时间都去哪儿了?现在80后都当学校教授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现在80后都当学校教授了!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15/9/11 15:37:32  阅读[1115]



  时间都去哪儿了?现在80后都当学校教授了,真的是长大了,童年、少年、清楚早就不属于我们80后啦!老师,是每个人人生的筑梦者,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老师。今天,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人生的筑梦者致敬。

  今天,带大家去认识几位高校中的精英。他们中有28岁的副教授,31岁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大学教授“白发苍苍 ”的传统印象。目前,全省高校出现了一批80后年轻教授,“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超过50%。”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朱家颖说,教授年轻化正成为一种趋势。

  这些年轻教授,有的专注学术研究多年;有的拥有海归背景,研究新兴产业;他们在博士甚至硕士阶段就取得骄人成绩: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冯晶,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就与合作导师共同研究开发新一代高温铁弹性低导热材料及高温超晶格能源转换材料,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云南大学副教授李朝迁,29岁就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

  “80后教授袭来,在全国都是一个趋势。”相关人士介绍,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有80后的教授1人、副教授33人。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封海清认为,“80后”教授悄然崛起,证明这一批年轻学者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同时思维活跃,观察问题敏锐。以前要想成为教授,需论资排辈。现在只要有课题,经过考核,也能破格当上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

  观点

  80后教授崛起 有利于改善高校教师结构

  高校里人才竞争激烈,评上“教授”或“副教授”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目前,“80后”教授正在各高校崛起,早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2000多名教师中每年仅有10个评为“教授”的名额,但目前该校有“80后”教授1名,副教授33名。年轻有活力,教育背景良好,在国内外比较前沿的学术研究领域中初露锋芒,是这些年轻教授的共同特点。

  为何现在国内各大高校里的年轻教授都越来越多?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封海清表示,现在高校教师基本都要求博士以上学历,年轻教师学术起点都比较高,接受新的学术方法和理论更快。而且,目前高校职称评审和人才评价标准比较重科研,年轻教师硕士和博士阶段接受过大量科研训练,评教授相应也就会快一些。

  30岁左右就成为大学里的教授或副教授,很多年轻教授坦言,压力确实有些大,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也还有所欠缺。但是,他们也拥有更多的机会,有更旺盛的精力做研究。封海清说,“相比资深教授,年轻教授思维活跃,观察问题敏锐,能用新的视角和方法。但是作为教授,他们在人才培养、教学育人方面可能会有所不足,毕竟培养好学生,不仅是上课,教学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封海清表示,高校里“80后”教授、副教授的崛起,有利于改善高校教师结构,但是老中青各年龄阶段教授也需要合理匹配。

  教授档案

  冯晶,男,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84年10月出生于陕西榆林

  业余爱好:打球、爬山

  年轻“奶爸”放弃美国绿卡

  “我回国的目的很简单,服务云南、服务母校。”冯晶说,“很多‘海龟’会想留在国外,但我更愿意回到云南,我觉得这里需要我。”

  大学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博士阶段在清华大学,而后到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冯晶的学习生涯一直处在上升周期。特别在哈佛大学期间,与合作导师共同研发新一代高温铁弹性低导热材料及高温超晶格能源转换材料,在理论设计及高温相变机理科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在光弹材料及各向异性力学领域获得了国际性地位。但他放弃了拿到美国绿卡的机会,回到昆明理工大学任教。

  谈到中美教育的差异,冯晶说,国外在教学思维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不会提供标准答案,禁锢学生。他说,国外的教育有优势,但中国的教育也不乏特点。“所以,将来我也愿意让孩子在国内学习成长。”

  “我现在带3个博士生和6个研究生,稍后还会有两位博士新生。每天要跟他们聊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这会占据较多时间。”冯晶笑着说,自己最高兴的就是周末,能分出一天时间陪孩子,“3岁的孩子好奇心和记忆力都很强,他最喜欢听我讲故事。”

  教授档案

  王艳玲,女,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1980年12月出生于云南宣威

  业余爱好:打篮球、旅行

  除了老师从未想过其他职业

  “天道酬勤”,是王艳玲的座右铭。她从小对自己严格要求,刻苦学习。从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她28岁被评为副教授,不到33岁又顺利评为教授,成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不管是带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王艳玲都要带着学生一起制定目标。“现在很多年轻人成天觉得自己很忙,但又不知道自己在忙啥。因此,第一节课就告诉他们这个学期要做什么,是最有效的方法。”

  “学校里有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竞争十分激烈,即使被评为教授,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只是运气好一些罢了。学校里很多老教授都是我的老师辈,他们对我有着殷切期望,确实挺有压力的。”王艳玲说,在师范院校教授教育学,教学和科研任务都很重,课程覆盖各学院、各层次,还要参与很多项目。但从小就想当老师的王艳玲却也乐在其中,并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如她2011年出版的《教师教育课程论》更是国内第一部进行相关研究的专着。

  教授档案

  冯小波,女,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1980年12月出生于湖北宜昌

  业余爱好:看电影、电视剧、烘焙

  曾讨厌物理的物理学教授

  在很多人眼中,女博士都是忙于科研而忽略了爱情和婚姻的。但冯小波却是工作爱情两不误,如今儿子已经快两岁了,“女博士就是思维方式和别人不大一样,比如我的思维可能会更加全面,比较有计划、有步骤。但我一样可以和别人聊电影、聊烘焙。”

  虽然是物理学副教授,但冯小波却透露,自己高中时并不是那么喜欢物理,甚至高一时物理还考过不及格。“由于物理比较弱,高三复习时下了很多功夫,高考物理考了140多分。高考时电子方面比较热门,但分数差一点点,就被调剂到了同一学院的应用物理专业,误打误撞走上了研究物理的道路。”

  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后,冯小波保送本校硕博连读研究生,之后又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中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诸多科研成果。2009年底,她回国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任教,一年多后就破格评为副教授。

  经历丰富的冯小波在课堂上经常会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故事。冯小波说,“不少云南学生都比较‘家乡宝’,不愿出去,我经常会鼓励他们考研或工作要出去看看。”

  教授档案

  朱家颖,男,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1984年10月生于云南宣威

  业余爱好:看电影

  学生们的“知心大哥”

  毕业于浙江大学并获环境生物学专业农学博士学位后,朱家颖从2009年任教开始,担任过班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和学生接触得很多。“最欣慰的事情是到现在还和第一批毕业生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到昆明,都会打电话给我,见面、聊天。”朱家颖说,也正因如此,对学生们的心理和想法都能准确把握。平时沟通比较容易。“学生们无论是有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都会找我帮忙,我也愿意给他们分析开导。”

  刚刚工作两年,朱家颖就顺利评上了副教授。从那时开始,他作为导师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第二导师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5名,联合指导1名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博士生为期3个月的博士论文研究,2015年入选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计划项目……“青年教师正处于创造力和个人魅力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也希望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

  “可能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到全国各地交流学习,平常就特别希望能在家陪陪孩子和家人。”与很多年轻教授不同,朱家颖闲暇时光不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