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急救吗?今天是世界急救日。深圳晚报与中国移动资讯客户端ZAKER近日联合调查显示,仅有近三成受访者懂得一些急救实操技能,七成受访者只知道拨打120后等待救援。调查结果还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掌握急救技能很必要,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提升急救知识的普及率。
超六成受访者急救知识来源网络
9月7日,广州一名女子暴雨中趴在公交站数十分钟,多名路人为其撑伞,却不敢对其施救。最终,20多岁的年轻生命因未得到及时救治以致心律失常身亡。这是一例因为缺乏紧急心肺复苏基础技能而不能有效施救的典型个案。近年来,深圳也屡有行人猝死的突发情况出现,意外发生时,不少人想提供帮助,却因缺乏急救知识不敢贸然施救。
遇到行人突然倒地、中暑等紧急情况,你会实施急救措施吗?10.91%的受访者表示会采用急救措施,18.18%的受访者表示会一点,67.27%的受访者则只知道拨打120,等待医生来救助,还有3.64%的受访者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都是通过网上了解该怎么急救的,有时候也无法甄别其是否正确。”市民王小姐的说法有一定代表性。对于急救知识的来源,调查结果显示,65.46%的受访者知识来源于互联网,还有25.45%的人是从报刊和有关书籍上了解急救知识,仅有3.64%的受访者急救知识来源于正规急救课程。另外,有74.55%的受访者从未接受过专业急救培训,16.36%的人偶尔听过一两次讲座,7.27%的人是单位组织过类似培训。
据了解,急救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和正确搬运伤者等。其中,掌握止血和伤口包扎急救技能的受访者最多,达到65.45%,其次是人工呼吸(占比40%)、心肺复苏(占比21.82%)和骨折处理(占比14.55%)。
七成受访者不知从哪学专业急救知识
抢救生命的过程往往争分夺秒,比如猝死抢救的关键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有8分钟,如果错过心脏复苏的“黄金8分钟”,即使医生赶到现场,抢救回来的病人也容易变成植物人。对于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83.6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必要,是应该必备的技能,且有36.36%的受访者对急救专业培训兴趣很大,58.18%的受访者对此有点兴趣,仅5.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无兴趣。
记者发现,虽然很多人对于急救培训都有浓厚兴趣,并表示想学习相关知识,但大多数人并未付诸行动,主动去报名培训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76.36%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去哪里学;23.64%的受访者表示太忙,没有时间;还有21.82%的受访者觉得课程太贵,希望单位或公司能为员工组织集体培训。
据了解,目前深圳为普通市民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深圳市急救中心、深圳市红十字会和120多家市急救网络医院的专业急救人员。市民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参与报名培训。同时,深圳市健康促进中心、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磨坊网等个别社会组织也会组织一些宣传和培训活动;而公司或单位,也可以为员工预约集体培训。
建议完善急救立法为施救人免责
据介绍,在香港,急救培训主要由香港医疗辅助队、香港职业安全局和非政府组织如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香港红十字会等共同承担。它们每年都享受政府财政拨款,共同承担全港市民自救和互救培训等工作。而且,香港对于急救培训的人数比例、行业要求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比如,任何工作场所,每150人当中,必须至少有1人是合资格的急救员。
深圳的急救普及率虽位居全国前列,但与香港仍有较大差距。对此,63.6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85.45%的受访者建议多组织公益急救讲座及培训,还有约80%的受访者认为急救知识应从娃娃抓起,从社区开展,建议组织“急救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提出,在普及急救技能的同时,还应完善急救立法,为第一目击者急救免责。“现在救人反被讹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会导致市民能救不敢救,希望深圳能尽早立法,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医疗急救条例》,对第一目击者的救人义举予以免责,化解横亘在市民想救又怕救坏了的纠结。”市民刘先生如是说。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