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 — 南宁那些“叱咤风云”的老照相馆
南宁那些“叱咤风云”的老照相馆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15/9/14 11:40:20  阅读[1070]

  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李家健 实习生 黎咏莹)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南宁人,或许都会拥有一段共同的童年记忆:一到春节,一家老小穿上新衣,走进新华或广州照相馆,拍一张喜气洋洋的全家福,然后前往万国酒家饱餐一顿,这样开始新的一年才能叫开个好头。

  1978年,跳水世界冠军李孔政来南宁参加跳水表演,这张照片曾在广州照相馆的橱窗作为新闻照片进行展示。

  自从进入新世纪数码相机普及后,新一代的南宁人或许已鲜有这样的童年记忆。那些曾经见证无数家庭兴衰的老牌照相馆,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好在我们还有老照片,我们还有许多隐藏在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等待着去挖掘。

  光影记忆

  那些“叱咤风云”的照相馆

  78岁的老南宁谢昭鹏回忆,上世纪40年代就存在于兴宁路上的联艺照相馆,是当时老邕城唯一的照相馆。眼见联艺的生意十分红火,数年间,在兴宁路一带的市中心,多家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新华照相馆、广州照相馆、兴宁照相馆……这些后起之秀都劲头十足,但最受市民欢迎的,还是要数最老牌的联艺。

  由于当时有条件照相的人不多,老牌“霸主”联艺照相馆凭借最擅长的人物肖像照,生意始终兴隆。其他各家照相馆为了分一杯羹,也都是绞尽脑汁。起初一些新开的照相馆都在效仿联艺,结果多以关门告终。后来得以生存下来的新华照相馆、广州照相馆等,则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当时的新华照相馆最擅长拍摄集体照,因此许多学生拍毕业照,都会来新华拍。而广州照相馆则以外拍着称,当时的人们经常能看到广州照相馆的摄影师扛着一台庞大笨重的老式照相机,后面跟着学徒,出现在郊区、田间、学校,为人们拍摄生活照。也是从那时起,人们第一次感觉到照相并不是会“吃人魂魄”的神秘法器。

  历史见证

  震撼人心的旋转照相机

  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广州照相馆为了从同业竞争中突围,做了一件很“土豪”的事情,这也在南宁的照相业中传为佳话。

  据曾在广州照相馆长期工作的老摄影师关萍回忆,当时的人们盛行集体照,一次会议常常安排数百名参会者一起拍照,学生毕业照也是整个年级一起拍。但当时南宁市面上的摄影器材根本没办法完成这么多人的集体照。看准了大型户外集体照这块“蛋糕”,当时广州照相馆的老板林荣福很是动心。

  1953年,林荣福怀揣上千元现金,几次下广州搜购,最终带回来一台旋转式照相机。一台照相机上千元,整个南宁照相业为之轰动。要知道,当时即便是属于高薪职业的摄影师,月薪也不过40元,价值千元的照相机,即便是当时的“白领一族”也要不吃不喝3年才能买得起。

  不过,广州照相馆的这笔投入很快被证明是值得的。这种旋转照相机能够拍摄超长画幅的照片,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合照也不在话下,因为仅此一家,赶来广州照相馆要求拍摄集体照的客人络绎不绝,照相馆也开始承担很多大型活动的合影任务。1957年1月,朱德委员长来南宁,以及后来的许世友将军来南宁,都是用这台照相机拍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

  旋转照相机起初一直由老板林荣福亲自操控,而且成为其独门技术从不外传。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后,林老板才将技术传授给照相馆的员工。这台旋转照相机一直服役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零件老化且难以替换,这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2008年因为旧城改造,广州照相馆也正式关闭了。

  时代缩影

  五光十色的照相馆橱窗

  “以前,人们要想看看南宁最近发生什么大事件,除了看报纸外,还有一个渠道,就是看照相馆的橱窗里又挂上了那些新照片。”老南宁谢昭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照相馆的橱窗就像是时代的缩影,为市民讲述时代的变迁。

  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人们在照相馆的橱窗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种盛大庆典的照片,如建国10周年庆典、邕江大桥通车,还有工厂、铁路、城市建筑等展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照片。展现人物的照片很少,即便有也是一些劳模的工作照,这些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或加班加点的工人形象,代表的不再是自己,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宣传意义更加浓厚。

  文革结束后,照相馆橱窗里的人物肖像照开始多了起来,一个个富有自我个性的普通人形象纷纷登上这个“小舞台”,烫发的时髦女子,穿花衬衣的年轻男子……市民对照片新的审美需求,也悄然预示着他们对时代变革的需求。也正是从改革开放伊始,南宁的照相馆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据关萍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的生活条件开始有所改善,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爱好时髦的人们开始热衷于照相,促成了南宁照相业黄金时代的到来。但对当时大多数人而言,照相还属于奢侈品,人们一般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一家人走进照相馆来拍张全家福,连拍独照的都很少。而现在的人们随手就能进行拍照,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全家福的兴盛,也是从70年代末开始的。

  关萍看着他精心保留的那幅超长全景照片感慨道,新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兴盛,让传统的照相业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但他还是希望照片这个老物件能够继续记录时代,记录人们的点滴记忆。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