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临沂市,满大街擦皮鞋的队伍里你找不到一个当地人,而几乎是清一色的温州人,当地人不是不知道擦皮鞋挺赚钱的,就是拉不下这个脸!天南地北都有山东人的身影。往北,当年的闯关东将山东人敢闯敢干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北京,山东人随处可见,各大部委的公务员里山东人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各个胡同小巷的山东呛面馒头亦深受大家的喜爱。在上海,据说菜市场俨然是山东人的天下了,而且靠的似乎是江湖中传闻的喝酒的功夫……
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体育大省、文化大省,讨论山东缺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也无法给予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山东这么大,似乎什么也不缺,似乎又缺很多东西。在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不断地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结合实地采访感受,结合一个地道山东人生活的经历,发现答案只有往山东最深层次的文化传承——儒家思想中去找。而且,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找出的结论之一是:山东要在很好地传承儒家思想的同时,再来点开放和创新的胸怀。难解的那些思想
首先来说说山东人的性格和特点。对于山东人的性格已经不是第一次引起社会的兴趣。2007年山东英雄孟祥斌的救人事迹、2008年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以及2012年莫言的诺贝尔奖带来的高密东北乡之热,让全社会的目光投向了山东人,而这里面都能看到山东人的性格的一面。
《山东人还缺什么》一书的作者张西庭曾表示,山东人在性格上有六大不足:土、保守、要面子、自恋、不会做生意和缺乏契约精神。他说,“举几个小例子,在电梯门开的时候,你发现,里面的人还没出来,外面的人已经往里冲了。女士优先这个东西,好像是一般规则,在咱们山东却大大咧咧地不大注意这个事。应该说这都是一些小节,只是平时不大注意。”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指出,山东人有一个特点是重名轻利。这种重名轻利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山东人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大家可以看一下充斥中央电视台的山东产品广告,就基本可以领略山东人这种名重于利一掷千金的性格特征。想当年,老家山东的谭希松接手央视广告部主任以后,专程来到山东,得到山东几家企业老总的支持以后,策划了震动全国上下的残酷的标王争夺战。孔府家、孔府宴、齐民思、秦池,均以大手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秦池这样一家山东贫困县的小酒厂,居然敢以6600万和3.2亿的天价先后两次夺标,创造了中国广告史上的神话。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韩毓海则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山东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教育。韩毓海认为,山东人重视教育,首先是受孔夫子的影响。他说,“孔子讲自己三十而立,实际上是指他从三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开始开科收徒,开创了平民教育事业。在孔子之前办教育是办贵族学校,而孔子是最早办平民学校的,我想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都有影响。”在韩毓海看来,山东主要是在人文方面出了很多人才,同时孔子的教育当中也包括“学而优则仕”,就是说我们山东从政方面的人多一些。补上一点机灵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而儒家文化是重农轻商的,因此在这种浓重的儒家文化影响下,山东的工商业其实是后进的。时至今日,山东的经济重心也仅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几个城市,中部和西部的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山东经济最为发达的青岛最为着名的企业主要是几家大型的国企,如海尔、海信、青啤等。改革开放至今,山东民营经济的比重相对于其经济地位相当的其他3个省份(粤、苏、浙)还是较低的。
首先来看山东知名国企多的背后分析。“山东之所以这么多国企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山东人骨子里就比较憨厚、忠诚。”山东东方正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海涛认为,山东人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像其他地方人那样善于去创新、改变,但山东人更忠诚。他说,如果将海尔交给南方经理人来管理,不能说海尔就达不到今天的高度,但是海尔肯定没有现在稳定的发展。同样,让张瑞敏去发展民营经济他可能也达不到今天这个高度。
自古以来,山东商人凭借着内敛、敦厚、诚信、负责任的性格赢得了能够守得住“江山”的美誉。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宏济堂、全聚德、瑞蚨祥这些百年品牌能够发扬光大,山东人也是功不可没。而在戴海涛看来,正是山东人的厚道为国家守住了这些民族品牌。
再来看看山东知名的民企少的背后分析。山东的商人在历史上也有“鲁商”一说,但较其他地方却没有那么知名。因为商帮的形成是以民营经济的发达为基础的,无论是晋商的票号,或者是徽商的盐贩,抑或是经营邮局起家的宁波帮,搞多元化经营的潮州帮,他们由兴起到鼎盛的背后无不是一只强大的民间力量在支撑。山东人光宗耀祖的思想激励他们走向事业的辉煌,最终这种思想又桎梏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马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山东人的儒家传统身后,信奉‘取之有道’与‘规则’,这是在遵循一种古典文化。而当山东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应该形成一种新的经济文化,也就是说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才能有现代的‘鲁商’。”
总之,山东是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位列第三,但仔细分析它的构成就不难发现,与其他经济大省里的经济支柱是民营企业不同,在山东,经济更多靠的是国企。也因此,山东相比南方经济大省更缺少一些“机灵”,山东商人更倾向于稳重的大型公司,遵循市场大势,却也很难去挖掘商场中转瞬即逝的“大生意”。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