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正在不断下滑。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8月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5%,环比降低5个基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以动辄10%、12%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引发投资者关注。不过,银行业内人士建议,购买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时,不要光看最高收益率,更应注意看挂钩标的和收益结构。
某商业银行近日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12%,可谓“鹤立鸡群”。不过,该产品名称相当复杂,带有“股票指数表现联动”等字眼,让投资者不太看得懂。
这么高的年化收益率真能兑现吗?一位银行客户经理表示,该产品是一款典型的非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即在产品设计中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将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大多是期权合约,合约与股票、利率、汇率、商品、指数等标的挂钩,挂钩标的在产品存续期间的市场表现是决定产品能否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建议,由于挂钩标的广泛,不同挂钩标的又影响着产品收益和风险,投资者应仔细询问销售人员,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不能只看预期收益。如果挂钩标的是单只、几只股票或者股票指数,受前一段时间股市震荡调整影响,其预期最高收益较难实现。
那么,挂钩标的究竟如何影响最终能够实现的收益率呢?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需要认清其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结构,不同产品收益结构差异较大。
专家介绍,有些结构性产品投资标的不但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还包括固定收益工具如国债、金融债、央票;货币市场工具如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债券回购;权益类资产如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计划优先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预期最高年化收益为10%的产品,其预期收益率区间可能在1%至10%之间。最常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结构是“设定区间型”,也就是对标的价格表现既不单纯看涨,也不单纯看跌,而是设置一个价格运行区间,投资者可能获得较高收益,也可能获得较低收益或零收益。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