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许多博物馆藏有大批中国文物,如华盛顿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近年由福格美术馆、赛克勒博物馆、布什雷辛格博物馆三馆合并而成)、堪萨斯城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但是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却罕为人知。
今年6月23日,菲尔德博物馆“唐仲英中国馆”开馆,共5个展厅,凡350件展品。据说展品是从该馆珍藏的3.3万多件中国文物中遴选的,包括新石器至汉代玉雕、商周至战国青铜器、新石器至南北朝各类陶器、唐三彩镇墓兽、胡人驼马俑、隋唐至元代瓷器、13世纪爪哇海沉船出水中国瓷器、27英尺长明仿《清明上河图》、狮子石雕、清代犀角杯、造型别致的太湖石,以及纳西文占卜书。为了更好地宣传馆藏中国文物,菲尔德博物馆计划编写一本介绍馆藏中国文物的图录,邀请我们撰写唐代丝绸之路部分。初稿完成后,图录策划人希望我们将菲尔德博物馆所藏一块唐碑写入图录。这就是本文将要讨论的《石堡战楼颂碑》。
8月初,我们专程到芝加哥实地考察此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唐碑采用八面体石幢形式,高达2米多(此为目测,无具体数字),内容更可谓“石破天惊”,涉及唐朝与吐蕃之间最着名的战役——石堡城之战。据《资治通鉴·唐纪》卷二百一十六记载,天宝八载(749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六万三千唐军收复青海湖东岸的石堡城,“唐士卒死者数万”,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唐代诗人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就是描写石堡城之战。
馆中所藏八棱碑,记述唐朝着名的石堡城收复战
据菲尔德博物馆藏品说明,“这件红砂岩石碑,呈八面体,立于749年(天宝八年)。碑文记录了中国收复石堡城,石堡城是一个吐蕃边境要塞(在甘肃西南洮州之南4英里,原文如此),以前为吐蕃占据。公元8世纪,吐蕃屡次向中国内地发动战争。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入侵石堡城,中国戍边将士无力防守。748年(天宝八年),大将哥舒翰被任命为甘肃和西域部分地区的军事首领。他率唐军一举收复石堡城,并俘获了一名吐蕃重臣。这些历史事件亦见于同时期唐代编年史。1906年,这个唐碑在洮州老城周肇南农庄挖掘出土。拥有者在1909年11月18日将其转让给劳费尔。中国碑铭一般采用石碑形式,八面体石幢颇为罕见。不幸的是,由于风化严重,只有部分碑文保存下来。碑上文字有界格,每个汉字刻在一个方格内。有人推测,碑文是着名书法家、唐朝高官颜真卿所书。他是唐代着名学者颜师古(575-645年)的后代,卒于785年。1909年,劳费尔率美国布来克斯通探险队在中国考察时获得此碑,编号121938。”这次考察的赞助商是美国富婆布来克斯通夫人,故称“布来克斯通探险队”。
碑文中提到的劳费尔是美国德裔汉学家,1874年生于德国科隆一个犹太家庭,柏林大学着名汉学教授顾路柏的大弟子。1897年在莱比锡大学获博士学位,1898年移居美国。通晓波斯文、梵文、巴利文、马来语、汉语、藏语、蒙古语、满语和日语等多种东方语言。劳费尔的名作《中国伊朗编》(原名Sino-Iranica,林筠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一书,考证镔铁、青金石、菠菜、苜蓿、葡萄、安石榴、茉莉花等名物如何传入中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令人忘倦。中国学者大多从此书汉译本得知劳费尔的大名。
1908年,劳费尔应邀赴芝加哥市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任职,历任东亚学部助理主任、东亚民族学部副主任以及人类学部主任,直至1934年患忧郁症跳楼自杀。劳费尔对中国古代陶器和玉器颇有研究,先后出版《汉代雕塑》、《玉器——中国考古和宗教考》等专着。菲尔德博物馆所藏各类中国文物主要是他收集的。此外,他还为该博物馆收集了5000多件中国碑铭拓片。
到菲尔德博物馆工作后,劳费尔组织过两次中国考察。第一次是1908—1910年布来克斯通考察队,重点考察青藏高原、四川、甘肃和新疆地区。新疆档案馆保存有1909年4月17日劳费尔考察吐鲁番的两则札文(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编:《近代外国探险家新疆考古档案史料》,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石堡战楼颂碑》就是劳费尔第一次中国考察所获。
在中国史料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彦笃、包永昌等编《洮州厅志》最早提到此碑,称作“八棱碑”。该书第十四卷《金石》记载:“八棱碑,在旧洮堡河南羊巴城半山之上。”其后抄录了周凤沼等访碑者的录文,最后介绍说:“右碑文原系八面,每面五行,每行三十六字。惜仆地已久。故剥落不全云。”从八棱碑第1面第1行可知此碑自题《石堡战楼颂》,尽管“石”字已剥落,但是可以根据碑文正文所记“题石堡城”补入。清光绪《洮州厅志》为抄本,流传不广。1939年,甘肃金石学家张维将此碑收入《陇右金石录》卷二,并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兰州俊华印书馆出版,八棱碑才广为中国学界所知。
八棱碑所言“石堡战楼”为唐军在石堡城所修防御工事之一
菲尔德博物馆藏品说明将石堡城置于“甘肃西南洮州之南4英里”,似乎根据清光绪《洮州厅志》。该书第二卷《舆地·关隘古迹》曰:“石堡城,在城(指临潭新城)西南七十里,今名羊巴城,半在山上,下临洮水,三面险绝,惟西南一路可通。西则石壁峭立,营迹累累。城中有八棱石碑,系唐天宝八载所竖。碑文为《石堡城战楼颂》,意即哥舒翰攻吐蕃后纪功之作。原文录金石类。按《方舆纪要》云:西宁镇西南三百里有石堡城。考其沿革,即唐天宝八载哥舒翰所克者。又云:其城三面险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这个说法,显然有误。许多学者至今盲从此说,不可不辨。
关于石堡城之战,《资治通鉴·唐纪》卷二十三记载:天宝八载六月辛亥(十八日),“上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东兵凡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其城三面险绝,唯一径可上。吐蕃但以数百人守之,多贮粮食,积擂木及石。唐兵前后屡攻之。不能克。翰进攻数日不拔,召裨将高秀严、张守瑜欲斩之,二人请三日期可克,如期拔之,获吐蕃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嗣忠言。顷之,翰又遣兵于赤岭西开屯田,以谪卒二千戍龙驹岛,冬冰合,吐蕃大集,戍者尽没。闰月,乙丑,以石堡城为神武军”。
《唐会要》卷七十八记载:“振武军。置在鄯州鄯城县西界吐蕃铁仞城。亦名石堡城。开元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信安王袆拔之置。四月。改为振武军。二十九年十二月六日。盖嘉运不能守。遂陷吐蕃。天宝八载六月。哥舒翰又拔之。闰六月三日。改为神武军。”哥舒翰收复石堡城后,大兴土木,重修防御工事。故唐代民谣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八棱碑所言“石堡战楼”亦为唐军在石堡城所修防御工事之一。
碑文显示石堡城在唐代廓州达化县附近
八棱碑第8面第5行提到此碑立于“天宝八载七月二十一日”。此碑第3面第1行又载:唐军收复石堡城后,在城内修建战楼,“三旬而成”,那么,该石幢所述唐蕃大战正是天宝八载六月爆发的石堡城之战,但是哥舒翰收复的石堡城并不在“甘肃西南洮州(今临潭县)之南4英里”。敦煌本《吐蕃大事纪年》记载:“及至蛇年(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夏,赞普以政务出巡临边。陷唐之城堡达化县。……冬,赞普牙帐字边地还至札玛,没庐·谐曲攻铁刃城,克之”。所谓“铁刃城”,即吐蕃对石堡城的称谓。《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十二月二十日,吐蕃入侵,攻陷廓州达化县及振武军石堡城,节度使盖嘉运不能守”。凡此表明,石堡城在唐代廓州达化县(今青海尖扎县、贵德县黄河以南部分、同仁县西部及贵南县北部地区)附近。
至于石堡城的位置,《新唐书·地理志四》鄯州鄯城条本注曰:“仪凤三年(678年)置。有土楼山。有河源军,西六十里有临蕃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绥戎城,又西南六十里有定戎城,又南隔涧七里有天威军,军故石堡城,开元十七年置,初曰振武军,二十九年没吐蕃,天宝八载克之,更名。又西二十里至赤岭,其西吐蕃,有开元分界碑”。唐开元十七年三月,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与河西、陇右地区驻防将帅一举收复石堡城,唐玄宗遂改石堡城为振武军。自此,唐河西、陇右地区连成一片。吐蕃连战连败,遂派使臣求和,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从中斡旋。十八年,唐蕃双方约以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为界,并于甘松岭(今四川松潘)及赤岭互市。二十二年,唐蕃双方在赤岭划界树碑。1983年,青海湟源县文物普查组在日月山西部山顶发现开元二十二年唐蕃分界碑的碑身、龟趺及碑额,可证石堡城当在湟源县日月山东约10公里处,今称“大小方城”。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蕃古道考古探险队近年调查,唐蕃开元分界碑的碑身和龟趺现存日月山的月亭中,而碑额则在湟源县博物馆后院石刻堆中。
《石堡战楼颂碑》的出土与劳费尔的收购
开元分界碑竖立后,唐朝与吐蕃仍不断发生边界冲突,双方交战前线在廓州(今青海化隆县西)一带。敦煌本《吐蕃大事纪年》记载:“及至鸡年(天宝四年),赞普牙帐驻于羊卓之‘益塘’,唐廷元帅马将军引廓州之唐人斥堠军至。王甥吐谷浑小王、论·莽布支二人攻下计巴堡寨,引军追击来犯之唐廷斥堠军,于计巴、木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