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 — 陈村自建房无序建设 清代古村落保护要发力
陈村自建房无序建设 清代古村落保护要发力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15/10/14 11:50:21  阅读[1270]


  昨日,南宁市陈东村举办了一场“海内外陈氏宗亲2015年南宁重阳拜祖联谊活动”,这次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部分陈氏代表参加。活动议程之一就是参观陈村的清代古村落,以及商讨如何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陈村是南宁市内一个较大的城中村,又分为陈东村和陈西村,坐落其中的一座座晚清古建筑,是闹市中一道别致的风景。2013年,南宁市政府出台了《南宁市历史文化聚落(陈村)保护与利用规划》,欲将陈村打造成南宁市的历史文化名片。两年过去了,这些古宅开发和保护得如何了?

清代古村落

  闹市中的古村落

  承载着乡风民俗 和知青回忆

  日前,记者驱车从大学东路进入陈东路,路两边都是密集的自建房,走到路的尽头,便是陈东村的村委会,挨着村委会一栋“上了年纪”、气势恢宏的建筑,它就是陈东大队人民公社大礼堂。陈东村曾是文革时期南宁市知青插队点之一,人民公社大礼堂便作为知青文化保留至今。离人民公社大礼堂不远的地方,就是陈氏宗祠。这座建于乾隆十八年的古建筑,光看大门就知其年代久远。

  最被陈东村人津津乐道的,是村中的两口池塘,池塘边竹林摇曳,与一排清代民居相映成趣,闹中取静,颇有都市田园之貌。村中的特色民居包括晚清的青砖民居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砖瓦房。这些建筑,门外都挂上了“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

  陈东村的老书记陈民清老人告诉记者,虽然村民已经搬离祖屋居住,但是每年都会回宗祠祭祖;家有喜事,也会回祖屋过礼,并在大门贴上对联。记者转了一圈看到,不少古宅大门都贴有“吉庆良缘”、“陈罗联婚”、“陈韦联婚”这样对联横批。一位老大姐从自家祖屋出来,见记者拍照,便热情地介绍起来:“我家的祖屋,一半青砖,一半红砖,青砖是清代的,红砖是上世纪60年代补的,我们不会拆,也不租,留着让子孙有个寻根的地方。”

  善挖掘传统文化

  创办读书社 弘扬孝道文化

  陈村有古民宅、古宗祠,也有其大力推崇的传统文化。陈民清是土生土长的陈村人,是陈村的老书记,一直致力于保护村中的公社礼堂、陈氏宗祠和陈氏祖屋,常组织师公戏演出。

  退休后的陈民清,还在陈氏宗祠旁创立了陈村孝和读书社,在宗祠和读书社周边做满中国24孝的宣传挂图和百孝篇,弘扬中华孝道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昨日举行的联谊会现场,陈氏文化交流中心还展示了由陈民清老人花费多年时间亲自设计和撰写的12米长陈氏家谱长轴,该长轴用软笔小楷书写,囊括了陈东村26代人的名字,共上万字,从头到尾没有一个错字,也没有墨点和毁改。陈老希望通过理清家谱,进而让更多后人了解祖辈的故事、作风。

  陈民清坦言,陈村作为城中村,近年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自建房出租等方式,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年轻人渐渐中开始出现散漫、缺乏上进心之风。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和树立良好村风显得尤为重要。

  文物管理成难题

  缺实质性保护 古宅牌匾竟被盗

  2013年,南宁市规划局出台了《南宁市历史文化聚落(陈村)保护与利用规划》,欲将陈村打造成南宁市的历史文化名片。新规划提出要在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把陈村规划成“一核七片区”的功能结构,建成南宁市独具特色的观光体验和休闲娱乐景点;届时,游客可以体验知青文化游、历史文化休闲游和民俗体验游。

  规划虽美好,但现实并非如此。两年来,陈村的古建筑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相反,还缺少最基本的保护。

  记者在陈东村看到,成排的清代民居夹在现代楼房中间,城中村自建房的无序建设,正在破坏古村落的美感。已经挂牌保护的公社大礼堂,因为村委觉得空置了“可惜”,便整栋租给了一家木材加工厂,礼堂内堆满了木材。除了大礼堂,有几处老宅也出租给了木材加工厂。

  池塘边的清代民居,不少门外长满了杂草,枯草还没除去新草又长了出来,青砖古宅的木窗,也大多破损。有一处老宅,大门上挂着“进士”的牌匾,说明这户人家曾出过进士。陈民清介绍,陈村出过好几位进士,当官的也不在少数,古代人对大门上的牌匾很看重,陈村的古宅,原来不少也有牌匾,但由于平时无人居住,也没有专门的管理,已经被盗了好几块。

  陈民清介绍,陈村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之所以迟迟没有进展,主要是因为行政管理上出了问题。下一步,陈东村的人希望借助陈氏宗亲的关系,引进一些企业,推进陈村清代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和改造,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资源。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