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弹词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张氏、孔氏、周氏三大流派,可惜孔氏、周氏并无传人继承,唯有“张氏”传承有序。公认的“张氏六宝”,就有《审刁氏》、《玉蜻蜓》、《落金扇》、《双金锭》、《珍珠塔》、《双珠凤》。
近年来,扬州市文化部门启动了整理扬州弹词文本工作,前五本陆续面世。最后一本也由扬州学者韦明铧整理,目前已经全部结束,即将交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张氏六宝”即将全部出全,为此次整理工作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讲什么故事?
明代才子佳人的传奇
每一部弹词,都讲述了一段传奇故事。《双珠凤》一书,讲述了在明朝时期,洛阳书生文必正为了讨债去南阳,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退休的吏部天官的女儿郝锭金,对她一见钟情。郝小姐头戴两串珍珠串成的凤凰,不小心在离开途中被树枝刮掉了一串,被文必正捡到,想归还给小姐,可是小姐已经走远。
于是文必正向人打听到小姐的住处,为了见到小姐,文必正卖身为奴,到郝府做书童。天官发现文必正不仅相貌清秀,而且满腹经纶,不由对他另眼相看。文必正呆了几个月,终于有机会见到了小姐,向其倾诉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两人订下终身。
文必正在外地多时,不由得想起家中老母年迈,于是私自离开郝府回到洛阳看望老母。哪知回到家中却已是门庭犹在,物是人非。老母因为担心儿子于是上山拜佛,将家产托付给文必正的二叔,哪知其却将家产霸占,看到文必正回来,怕家产被夺回,于是想用毒酒将其谋害。
谁知不凑巧竟然是二叔自己的儿子将毒酒喝了下去,于是二叔干脆将毒死儿子的罪责推卸给文必正。文必正被知县李步清关进死牢,知县李步清明明知道此案有冤情,但他收受了二叔的贿赂,所以就将罪名判给文必正。文必正在牢里遇到好心的典狱长,典狱长曾经受过文必正父亲的恩惠,于是就想救文必正出去。
正好典狱长的儿子得了痨病,命不久矣,于是就将儿子和文必正掉包,将文必正救出。身无分文的文必正想去找母亲,在饥寒交迫之时被李员外所救,将文必正带回家中让他教导其儿子读书,第二年一起赴京赶考,文必正一举中得了状元,于是将家中冤情告诉皇上,皇上派人去洛阳彻查此事,文必正的二叔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文必正一家团圆,也最终奉旨和郝锭金完婚,成就了才子佳人的美话。
借古喻今
扬州的社会风情图卷
韦明铧介绍,整理这部《双珠凤》,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以清代扬州为依托而描绘的社会风情和生活百态。
尽管故事讲述的地点在洛阳、南阳等地,但是读者看到的内容,却都是和扬州息息相关的。这也是扬州曲艺的传统,就是把外地故事“嫁接”到扬州本地来。比如大家熟悉的《皮五辣子》,故事发生在安徽,可是那里面的人物,不都是扬州的吗?还有王派《水浒》,里面的“王婆”、“街坊”可都是北方人,但是他们说话行事,都是活脱脱的扬州范。
在《双珠凤》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其实就是扬州的社会风情图卷。在书中讲述了官场的等级森严,哪怕是退休天官,在当地也很有权威。官场却很黑暗,比如“李步清”,其实谐音“理不清”,暗喻他是一位“理不清”的知县。
在监狱中,犯人想要过得不那么难受,就要千方百计贿赂狱卒,哪怕是死刑犯,也可以解开镣铐。书中还有大段大段的文字,描写茶馆、客栈等地方,这些细节的描述,就能让读者了解扬州清代的社会风情,能够有一种感性的认识。
对于扬州曲艺来说,无论是弹词还是评话,都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借古喻今,能够体现说书人“评忠奸,辨善恶”,书中对忠义之人的歌颂,以及表现下层人民的正直义气,对官场里黑暗的揭露,尤其突出了“李步清”的日清夜浊,表现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对王法的蔑视。
这部书也具有现实意义,对人们有着警醒的作用。
创新元素
尊重原本融入清曲唱腔
从今年1月份开始,韦明铧就开始了这部《双珠凤》的整理工作,如今全部整理工作结束,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校对。这样一段跌宕起伏,情节多变的明代传奇,共有55万字。
在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了情节的完整性,方言的鲜活性和说书人演说风格的独特性。只有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才能再现扬州弹词的魅力。在整理的过程中,韦明铧也遇到了很多挑战。比如这部《双珠凤》的头绪很多,很多事情都是同时进行的,说书艺人在表演时,可以随心所欲,想从哪头开始都可以,不受限制。可是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肯定不能如此“任性”,一定要从中理出头绪来,并保证故事的完整性。
此外,在此次整理过程中,也加入了创新的元素。比如之前弹词艺人在表演《双珠凤》时,弹唱部分都是“三七梨花调”,而现在表演《双珠凤》的弹词演员包伟,已经融入了很多新创的唱腔,比如扬州清曲等,这次整理时,就把新的唱腔加了进去。
“前辈艺人留下来的精神财产,非常难得,现在将这些口述弹词整理下来,就能永久保存,也是对后代的一种交代和托付。”韦明铧说道。
【新闻链接】
张氏弹词
扬州弹词原名扬州弦词,是用扬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及里下河一带。
近代扬州弹词有三家流派,分别为孔派、周派、张派,张派开山鼻祖为清代张敬轩,传到了张慧侬、张慧祥这代,两人就认识到这种传承方式的弊端,也正是在他俩手中,张派弹词开始接受外姓徒弟,甚至是来自南京的徒弟,正是有了这样宽阔的心怀,才能让张氏弹词走出家门,经过一百多年的加工和发展,这几个曲目的演唱技艺日臻圆熟,或深厚风趣,或潇洒悠扬,或手口相应,腔意结合,或语妙诙谐,寄情弦索。张氏弹词有“四宝”之说,还有“六宝”之说,即《双金锭》《珍珠塔》《落金扇》《审刁案》《双珠凤》和《玉蜻蜓》。
张氏弹词名家辈出,陈汝衡在1936年出版的《说书小史》中谈到扬州弹词时,曾经简略地说:“昔有张丽夫以此名一时。”1944年《扬州新报》刊载《李涵秋拜倒张丽夫》一文,说《广陵潮》的作者李涵秋很爱听张丽夫的弹词,每日风雨无阻,按时必到。李涵秋对友人说,假使张丽夫愿意提笔卖文的话,我一定搁笔,不敢与他争衡。
关于这样一个杰出艺人,文字记载却如此贫乏。经过仔细的搜寻,我才发现有关张丽夫的几条新材料:其一是倪澄瀛《再续扬州竹枝词劫余稿》中的一首诗:“绝调弦词张丽夫,装成白瞎态模糊。无言更比多言好,摸索频将顺子呼。”其二是吴索园《扬州竹枝词》中的一首诗:“高踞雄谈兴不孤,座无雅俗尽胡卢。午亭名着清风闸,白瞎今传张丽夫。”诗后有注:“昔之龚午亭以《清风闸》着,今之张丽夫以《白瞎》弦词着,是皆脍炙人口,罕与俦者。”两首诗都提到张丽夫最擅长的书目是“白瞎”。
“白瞎”即“卜瞎”,实指长篇弹词《玉蜻蜓》里的一段《卜瞎子算命》。张丽夫继承其叔父张敬轩的“藏瞳”绝技,在表演《玉蜻蜓》中的卜瞎子时,一言一语,一姿一态,无不与生活中的算命先生酷肖,故享誉一时。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