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2岁了,近年来出现腿疼、腿凉,天气一冷就把厚裤子穿上了还是不行,路也走不动。这两年症状越来越明显,平时走个1、2百米就疼得没法动,要歇好一会才行,这是什么毛病啊?
段鹏飞:您很可能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这种疾病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本病好发于我们常说的“三高”人群,发病率为3-10%,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5-20%。由于大家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有30-50%的患者因延误治疗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而截肢。本病最早期的症状是小腿以及足部的皮温降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则是“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每次行走的距离、休息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也就是在患者休息时就会肢体疼痛,平卧或夜间休息时症状更加严重,病人往往整夜无法入睡,寝食难安。最终患者肢体可出现溃疡、坏死而需要截肢。
读者:我听说过心脏动脉硬化要做介入手术,那么下肢动脉硬化也能做么?
段鹏飞:目前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外科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且手术切口较大,老年病人常常无法承受。而介入治疗风险小,恢复快。术后因为无切口,患者3天左右即可出院。目前,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已成为公认的首选方式。
读者:下肢动脉硬化已经出现了足趾的发黑坏死,还来得及做介入么?
段鹏飞:由于有相当部分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没有得到正规、及时的治疗,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已经发生足趾发黑坏死的患者因为疼痛难忍才来就诊,患者往往寄希望于切除坏死部分的足部以缓解症状。但实际情况是,患者主干动脉闭塞的范围一般比肢体坏死范围要长得多,单纯截除坏死部分而不开通闭塞动脉,往往导致截肢的创面无法愈合甚至被迫再次向近端截肢。所以,出现远端肢体的坏死时需尽快前往医院介入科(血管病)就诊,尽可能降低截肢平面。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