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作为“全杭州·看世茂”中国国家话剧院2015杭州演出季的开幕大戏,《长夜》将在杭州剧院亮相。两大主演——“小龙女”陶虹和“唐明皇”刘威,将一改荧幕形象,演绎底层小人物的成长与蜕变。
昨天一到杭州,刘威就被好友拖住了,趁走台、对戏的间隙赶紧见一面。今天演出季的首场大戏开幕,也恰好是刘威的58岁生日,这个被公认为国话“最能演”的天秤座男人的“生日愿望”很简单:“我希望那些有着很高名望、很深造诣的艺术家,都能回到舞台上,真实生动地为观众表演话剧。”
自1983年出演电影处女作《秋天的印象》开始,已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整整32年的刘威,推出了太多的经典作品,比如《关东大侠》,《唐明皇》,《飞虎队》,《三国演义》,《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并凭借《唐明皇》获得第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李隆基这个角色成为刘威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之一。
但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他,却曾经一度“憎恨”影视圈。他说,自己天生就是演话剧的。
2013年初,刘威在国家话剧院开年大戏《大宅门》中担当重任,主演了剧中男一号白景琦。这是他阔别话剧舞台10多年后的再度回归,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刘威在舞台上的短短两个小时里,动情演绎了白景琦跌宕起伏的一生。但要说这是一个电视演员的转型和回归,刘威决不同意,“用我的感觉来讲,叫做重新历练。这个过程是很焦灼的。”
刘威也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热爱话剧胜过电影和电视。在刘威的眼里,话剧舞台是一块净土。
大学刚毕业时,刘威被分配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毕业演出的话剧是《哈姆雷特》。
与话剧的排练不同,电影拍摄的节奏很快,如同走过场,“还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呢,一个镜头就拍完了。”刘威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真的,很幼稚,我挺憎恨电影的。”当天晚上的日记里刘威这样写道:此时我要能死在这个灯下,我就是幸福的。
受大学老师的影响,刘威一直想做一名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演员。
有一个小插曲,电视剧《唐明皇》可以说是刘威“皇帝专业户”的定名之作,但拍摄中,刘威曾一度面临“被换角”的危机,导演组对刘威的几场外景拍摄并不满意。之后他找到了制片人,讲明了立场和表演方式:“无关热爱,这是我的一份职业,如果表演被否定,我就真的无路可走了,所以必须要做得更好。”凭着这股执拗劲,刘威的戏路也日益宽广。
不过,最让刘威激动的,还是每次收到好话剧的邀约。“一辈子总要有一个你真正用心去爱的东西,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就像我们爱父母、家庭一样,去爱一个事业,这个事业有很多,对我来说,热爱这个舞台,就是这样。”
在刘威看来,话剧是最接近灵魂的一种艺术传达方式。“没有剪辑也没有后期特效,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明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布景到台词,到人物塑造。真实地就像发生在你的身边。”舞台亮起的时候,观众就不再是观众,是配角,也是主宰思想的导演。“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观众心中也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感受。”
正如在《长夜》里,刘威突然从“皇帝”演成了“农民工”。
因为这部戏,他被戏谑为“国话最具农民工气质的演员”,刘威倒是无所谓,“其实我是国话中最具各种气质的演员”。因为在他看来,《长夜》不仅仅是浅层次表现农民工的生活,对人性的反思和拷问,才是最打动人的部分。“这是一个很普通但却能直达观众灵魂的剧本,也许他们的一句台词一次经历,就是你昨天刚发生的故事。”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