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编撰的《2015年财政透明度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省级政府透明度仍较低,仅公开三分之一左右财政信息,其中政府资产负债的公开情况最差,有9个省份未就此提供有效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从2009年以来,广州从部门预算公开破冰,到细化公开“三公”经费与会议费,再到公开非税收入,在财政信息公开进程上领跑全国。
透明度贵州垫底山东最好
报告显示,纳入统计的31个省份财政透明度平均分为36 .04分,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是山东、福建、山西、安徽、黑龙江、广西、广东、海南、上海、新疆,得分均在40分以上。其中,透明度最高的山东得分为57.01分。
透明度最低的省份是贵州,仅19.44分,该省公开的财政信息不到调查项目的五分之一。贵州在“政府性基金预算”这一项仅得2.78分,是唯一得分低于10分的省份,排名也由去年的24名倒退至最后一名。
政府资产负债公开情况最差
据了解,2015年省级财政透明度的评估,综合了财政部统一编发的财政决算报表、各省份政府官方网站、财政年鉴、报纸杂志等渠道的公开内容,从一般公共财政决算、政府性基金决算、政府资产负债、态度与责任心等9大项、166个方面进行评估打分。
报告显示,在9大项中,31个省份在“态度与责任心”这一项的平均得分最高,平均得分为70 .01分。报告解释说,这是因为大部分政府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积极回应。
而“政府资产负债”的透明度情况最差,31个省份的平均得分仅9.68分,有9个省份未就此提供有效信息。其中,广西、辽宁和新疆以该项信息属于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甘肃、海南和山东表示该项信息不属于公开范围,所以不予公开;宁夏、陕西和云南则未对调查作出回应。报告指出,这反映出相关部门长期以来对政府资产负债的统计和信息公开的忽视。
有省份财政公开出现“退步”
报告中透露出另一个趋势是,各省间财政透明度的差异在缩小,2014年省级财政透明度最高分是最低分的5 .15倍,而2015年最高分是最低分的2 .93倍。这一变化,是在最高分下降、最低分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
另外,在2009- 2011年和2013-2015年期间,财政透明度的最高分都呈现了下降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在财政信息公开方面做得最好的省份,反而出现了“退步”。报告认为,这是因为一些信息公开情况较好的省份缺少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的积极性。
对于财政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报告建议,应推动在《预算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财政信息公开的主体与内容,提高细化程度。此外,有必要修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或将之升格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定财政信息公开的“负面清单”,以减少财政信息公开中的弹性空间。
解读
广东各评价指标中部门预算成绩最好
根据《2015年财政透明度报告》,广东财政透明度的得分为45.13分,列全国第七。在9项评估要素中,部门预算的排名成绩最好,以35 .66分位列第五。接受调查的各单位中,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环保厅的得分高达100分。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政府资产负债两项得分为零,排在倒数。
积极探索信息公开受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肯定了广州财政信息公开的积极探索。与去年相比,广州市今年公开的部门预算中增加了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非税收入包含政府性基金收入等,这是首次公布非税收入。报告指出,从2009年以来,广州从部门预算公开破冰,到细化公开“三公”经费与会议费,再到公开非税收入,在财政信息公开进程上领跑全国。
除此之外,社会保险基金决算一项的亮点也十分明显,广东以74 .68分名列第七,远高于平均30 .7分。课题组成员、上海财大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指出,社保基金预算的编制与提交人大审批,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的透明度,这方面广东省做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2014年7月29日,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向省人大作了关于广东省2013年省级决策草案的报告,其中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决算。这些决算表格,可以在广东省人大和广东省财政厅网站下载,较为方便。但很遗憾缺了三张表,而且决
政府资产负债情况为零分
不过,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政府资产负债这两项指标上,广东的得分均为零分。
据介绍,广东未公布任何关于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信息。不过报告也指出,全国31个省份中,没有一个省份公布全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信息。对于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管理难题,上海财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建议,最好的办法是以透明倒逼规范,在提高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透明度的过程中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规范化。
事实上,广州市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方面已经有所尝试。据广东省人大预算委员会主任欧阳知介绍,在2014年初举行的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第五本账———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首次提交代表大会审批,并且预算审查上规定预算收支必须列至款级科目,部分重点预算支出科目已细化到项。
此外,对于政府资产和负债的情况,广东也未能提供任何有效信息,因此被评为零分。报告指出,作为重要的政府财务信息,它的管理必须完整、详细、公开透明。缺失这一信息,公众及其代表无法判断政府规模有多大,政府能力有多强,更无法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
声音
课题组副组长邓淑莲:政府部门从“告状”到配合
《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今年已是第7个年头。回顾这7年,课题组副组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邓淑莲颇有感慨。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乐观地来看,财政信息透明这条路正在被越来越坚定地走下去,但显而易见的是,离真正实现还有漫漫长路。
回顾这7年的变化,邓淑莲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态度的演变,不仅包括政府,也包括学界。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财政预算公开”被纳入了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范畴。正是以此为契机,上海财经大学发起了财政信息透明度的评估。课题成立之初,许多学界人士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信息公开是现有政治体制下关住权力最好的一个制度笼子”。
更多的压力来自于政府。课题组特别加上一个权重为4%、满分为50分的“态度与责任心评分”,以政府部门是否给予财政信息公开申请者反馈为评价标准。课题初始,许多政府及职能部门根本不配合,甚至态度蛮横、恶语相向。2010年,甚至有地方政府把状“告”到了教育部、财政部。“部委里无法解决了,最后惊动了国务院。”邓淑莲说,“国务院几次打电话到我们学校来了解情况,还专门开了会讨论,明确同意支持我们把项目做下去。”
随后,情况逐渐好转。到2013年第五次评估时,所有省份“态度与责任心”一项再没有零分的出现。“我们没有收到过明确的反馈,但各级政府其实很重视我们的报告,甚至还会专门把细节要过去看一看。”邓淑莲对此表示很欣慰。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