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即将挂牌,珠海创新驱动将迎来新的机遇。当前,珠海正在加快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
在首批8个珠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中,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获批3个项目,分别是高端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珠海市印制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这3个中心有何特点?如何运行及管理,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有何不同?作为区域创新重要支撑的高校如何发力?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院长赵显利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3个协同创新中心均是瞄准珠海“三高一特”产业发展方向的“强强联合”,更加强调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多个主体间的协作关系,以及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共享。这一系统实现了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有利于创新价值的最大化,比传统的产学研模式更能满足现代区域创新的需求。
按照计划,该校将为每个中心提供不低于珠海市政府的配套资金,同时从组织、政策、人力等资源配属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可以形成新型的互动关系,打造动态的创新“三螺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实践样本。
A.与“三高一特”深度融合“强强联合”突破技术瓶颈
珠海是全球最大的打印耗材、印刷油墨、印制电路板材料生产基地,而目前珠海的印刷行业正处于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协同创新驱动体系,加强高端人才集聚与培养,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大力集聚要素资源构建先进的印刷产业链等,都是该行业面临的迫切需求。
以打印耗材为例,珠海再生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广连曾建议,除了向高端制造升级,耗材本身也可由部分创新、阶段创新向系统创新发展。
这种系统创新如今有了更为坚实的载体。由北理工珠海学院牵头建立的珠海市印刷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了珠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国家印刷及办公自动化消耗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天威飞马、纳斯达、天然宝杰等7家印刷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是集机制体制研究、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公共检测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协同创新平台。
在“强强联合”的模式下,中心根据“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和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以环保打印耗材、环保印刷油墨、高性能印刷线路板用油墨、3D打印耗材等新材料新技术作为重点研发方向,着力解决行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按照设想,中心将通过协同创新,在聚氨酯涂料、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等领域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并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搭建测试公共服务平台。
除了印制材料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领域也和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电气、智能制造等珠海正在加快建设的六大产业密切相关。
“学院这3个协同创新中心的共同特点就是与珠海‘三高一特’产业发展方向一致,但各有侧重,力求实现与‘三高一特’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赵显利看来,3个协同创新中心就是政府、科研院所及珠海的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和印制材料类企业共同实现发展的协同平台。
B.按技术创新链合理分工激发“1+1>2”的协同效应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亨利·埃茨科威兹在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后,提出了着名的“三螺旋”创新模式即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将根据市场要求联结起来,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激发创造出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器、研发中心、高科技衍生公司等各种“混成组织”,最终形成动态的“三螺旋”,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深入开展、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繁荣。
以往的产学研合作通常是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与单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高校提供科研平台,辅助企业进行项目研发。这一模式更多停留在短期的合作,且更多的是关注理论和成果的产生,忽视了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协同创新中心则是通过由政府主导,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深度融合,更加强调多个主体间的协作关系,以及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共享。
在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此前提交的申报书中,不同主体的分工更加细化。具体而言,北理工珠海学院负责核心技术攻关,同时负责协同创新中心总体组织协调工作,提供科研项目的实施场地和设备,规划研发项目的总体设想和实施方案,制定协同育人的实施方案,北京理工大学则负责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而参与企业根据各自优势同样分工明确,例如,赛纳打印负责激光打印机研发与产业化,安联锐视负责机器视觉在智能安防监控中的应用,光库通讯负责新型激光与光纤通信技术的工艺研究与产业化等。
赵显利认为,协同创新的关键在于突破人、财、物、信息、组织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这一创新要素的活力,从而实现深度合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与‘合作’相比,‘协同’更强调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通力协作,以及营造公平诚信的合作环境。”这一模式为介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协调管理建立起有效、可持续的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中试、转化和推广,使产学研合作处于稳定的状态。
C.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学校对中心建设完全放权
据了解,北理工珠海学院的三个协同创新中心均采用理事会制。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由科技、管理和教育方面的专家组成。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组织实施由理事会确定的发展规划及中心事务。同时,中心还成立由协同单位人员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对研究方向、课题设置和评价体系等进行咨询、评估。中心自身建设均由各中心管理机构负责,学校不干预,完全放权。
3个中心将一次性获得共计1200万元的市级资助经费,而为确保3个中心健康发展,该校还将“自掏腰包”投入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同时从组织、政策、人力等资源配属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将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杰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到协同创新中心工作。
同时,中心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重大决策、重要进展、财务情况等信息应按一定程序,在规定范围内及时予以披露,充分保障相关企业的知情权;建立相应的利益评价和利益分配标准,根据各方的投入和实际贡献制定利益分配方案,并将其制度化;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以应对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
在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心将根据学科特点和项目需求,建立重点国内外伙伴关系;定期派出一定数量的访问学者、学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短期或长期访学、游学。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