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骆世明律师从业已有23年,擅长刑事案件的他每天要处理的案子并不少。但每周二下午,他都雷打不动地来到东莞莞城区的罗沙社区公共服务站值班。
“工作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看社区居民有什么需要咨询的。第二,就是看看社区在对居民的管理当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在法律上需要我们提供(哪些)技术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调解。每个月的10号,(我还会)组织一次法律讲堂类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我们在日常工作当中,特别是居民在咨询或者是我们帮他们调解(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容易产生法律纠纷的这些事情。”
在东莞,像骆世明这样每周固定来社区值班的律师有五百多名。从2012年开始,东莞市就开展无偿、公益性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动员律师们“送法下乡”。去年,当地政府又过渡成社区购买服务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由政府买单,入驻的律师们定期到基层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老百姓查疑解惑。
60岁的阿伯张相禧一提起村里的法律顾问就竖起大拇指。因为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度一筹莫展的他,在驻居律师钟维松的帮助下,最终矛盾得到了调解,“当时我不知所措了,后来我找了我们居委会的主任,社工给我联系了这个钟律师。这个人很热情,连水都没喝过我一口,都是他主动找我,他这个人真的很好。”
从交通事故、工资赔偿、人身伤害到夫妻婚姻矛盾和房屋漏水造成的邻里纠纷,社区里的案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跟在律所相比,律师们在基层接触到的案件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琐碎复杂,甚至有点鸡毛蒜皮。但担任法律顾问三年的钟维松反复强调说,案件无大小,“无论是大案件、小案件,你都是在用一个法律人的专业水准去判断、去做,(这样做)不仅是专业水平,也是职业道德的反映。有时的确不是法律问题,但是能够让群众心服口服,让他们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所相应的法律后果,这就是最好的效果。”
由于社区内的纠纷往往都以民事案件为主,有些矛盾涉及的当事人是亲属关系。律师们往往需要奔波往来好几次,苦口婆心地解释,尽量以“和”为先解决问题,“大家总想争口气,说我要告你,却不知道法律的程序,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很多的。如果能够调解,不用把矛盾摆到法院去,可能对大家也是效果最好的解决方式。(所以)我觉得不单单是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考虑培养群众也好、干部也好,用法治的思维和手段去思考法律问题。”
虽说法律顾问的值班是定期的,但钟律师告诉记者,如果发生极端性或是突发的情况,只要在东莞,他都会赶到现场。每逢重要节日,他还和社区司法所合作,搜集老百姓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主题宣讲。虽说有些辛苦,但也慢慢看到了社区里的转变,“上次一个学校制定学校章程,说报教育局之前先给律师看一下会不会有跟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地方。最起码,他就会(有)想要给律师看一下也好,把把关也好的意识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据悉,自推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以来,东莞市2015年上半年全市驻村律师服务4.7万人次,追回拖欠款近1.2亿元,实现了法律服务与基层群众的零距离。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