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下午,市总工会授予汪勇警务室和郝世玲一级警务室创新工作室称号,激励他们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引领和激发全市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在推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过程中,我市公安系统涌现出了汪勇警务室和郝世玲一级警务室,他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走在全国公安系统前列,其先进事迹在省市、全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为建设平安西安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汪勇警务室在全国劳模汪勇的带领下,从建队伍、筑“篱笆”、抓宣传、抓帮教、常夜巡五个方面着手,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把一个高发案社区变成了全市发案最低的社区之一,并创造了“勤、责、爱”工作法,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警务室,曾获省厅一级警务室等荣誉。郝世玲一级警务室在全国劳模郝世玲的努力下,先后创新出“1+3”(以公安为主体,企业、社区、网络三个平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模式等10项社区警务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了80本工作台账,对辖区内148栋单元楼借助九种力量实行信息化、网格化、动态化管理,曾荣获省、市优秀社区警务室。
通过《西安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考核后,市总工会决定以他们两位劳模名字命名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市总工会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及《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和高技能人才作用,在全市企业中积极开展创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5个,市级命名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0个,基层企业创建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50个,创新工作室成员20000多名。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