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些的镇区地块,如今都是大房企的争夺对象,中小房企已经难以参与这样的竞争中来了。”在上个月底和本月初,碧桂园砍瓜切菜地在东莞大朗和长安拿地,溢价率分别达到了98%和143%。
根据市国土资源局招拍挂成交记录显示,11月全市共出让31宗各类建设用地,累计占地面积为186.27万平米,环比增加471.89%,同比增加1575.82%。其中商住地供应11宗,占地面积合计47.4万平方米。
上月,东莞土地市场也诞生了多项纪录,如年度总价地王、年度单价地王等。在最近这一轮的土地争夺战中,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国内品牌大开发商纷纷参与到抢地中来,在对于优质地块的争夺上,有着拿不到手誓不罢休的执着。
事实上,碧桂园今年在东莞拿地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风格”:今年7月,碧桂园以4.19亿元拿下麻涌镇大步村的地块,溢价率27%;同在7月底,碧桂园又在清溪镇以2.69亿元拿地,溢价率69%;9月,碧桂园又在清溪镇豪掷4.5亿元,以151.89%的溢价拿下了一宗4万多平方米的地块。
去年,由于楼市表现低迷,东莞土地市场也遇冷。而随着楼市复苏,今年下半年的土地成交有所起色,但在热门土地的招拍挂中,我们却已很少见到中小房企的身影了。可以说,经历了去年的洗礼,东莞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出品牌房企强者恒强的状态。
与品牌房企相比,中小房企由于缺乏品牌的号召力,而且销售策略相对并不占优势。而像去年开始的“以价换量”的销售大战中,中小房企的销售业绩,会受到品牌房企积极跑量的影响,去化难度加大。
销售的不佳自然会影响到房企的资金链条,当大房企的手向需求相对偏弱的二三线镇区延伸的时候,中小房企已经难以介入竞争,生存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且,过去的粗放式经营,使得中小房企在这一过程中,很难有大型房企抵御风险和抓住反弹机遇的能力。
要实现“逆袭”,中小房企要做的是创新,做小而美而不做大而全。只有瞄准细分市场,凭借精准的定位和精良的品质,把少量项目做到极致,去吸引客户的垂青。而对于一些以往有存量地块的中小房企来说,可以与大开发商展开合作,共同开发以抵御风险,最后再谋出路。
在房地产业进入“新常态”后,过去的那种粗放式开发模式会消失。笔者认为,东莞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汰弱留强,那些能够成功转型的中小房企在经历市场考验后,会迎来下一阶段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