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长达30天的停牌,双方手中掌握的资金“弹药”,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然而,作为宝能系中参与增持万科的主力之一的前海人寿,目前增持所用资金几乎要触碰到保监会监管的红线,后续将无法提供增持资金。另一主力钜盛华的资金成本在停牌期间会相应提高,也会对其资金链提出考验。宝能系将如何解决资金困局?
动用7个资管计划、1:2高杠杆配资,12月初,宝能系旗下公司钜盛华来势汹汹,以自有资金32.17亿元撬动96.52亿元资金,揽下万科4.97%股份,重回万科第一大股东宝座。随后,钜盛华继续增持,截至12月16日,其与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共计持有万科22.45%的股权。
战役打响,“野蛮人”已兵临城下。12月17日,一篇万科创始人王石在内部的讲话稿流传出来,王石以“不欢迎”三个字,鲜明表达自身态度。对战随之进入胶着状态。12月18日,万科在午间公告宣布停牌;两日后的20日,万科又以公告形式再次向外发布,最晚将于2016年1月18日恢复交易。
长达30天的停牌时间,让双方博弈局面扑朔迷离。对决双方手中掌握的资金“弹药”,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
对万科管理层来讲,定增对象以及资金成为关键。在万科停牌乃至定增完成前,以杠杆资金撬动万科的宝能系,其承受的资金压力,亦将为这一并不明朗的局面再添变数。
作为宝能系中参与增持万科的主力之一——前海人寿,目前增持所用资金几乎要触碰到保监会监管的红线。
腾讯财经《棱镜》从保险业内权威人士处获得的数据显示,前海人寿2015年3季度末的总资产大概在1100-1200亿元左右。按照保监会最新规定,前海人寿对万科的最高投资金额为这一数字的10%.对于已经在万科身上花去约100亿元的前海人寿来讲,这意味着在后续的双方对战中,前海将因监管红线而不能继续提供资金弹药。
保监会一位不愿具名的监管人士向《棱镜》透露,“会里的意思是只要不违规,我们不会干涉,一切交给市场”。
在此前,证监会已经抢先表态,“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管部门不会干涉。”资本之争,终将以资本说话。在诸多的资金变数下,这场战役对于双方来讲,输赢言之尚早。
前海人寿发文否认洗钱增持资金将达监管红线
“前海人寿作为金融机构,严格遵守并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定期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指导。”12月20日晚间,前海人寿公开发布以上声明。其相关负责人对《棱镜》表示,因担心舆论对于“万能险是洗钱的”错误认识,进而对保险行业造成伤害,所以在此刻发出以上说明。
《棱镜》了解到,在宝能系对万科的几番增持中,前海人寿通过其多个万能险账户,共计持有万科6.66%股权。
在7月份A股异常波动期间,保监会发布《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险资投资沪深两市单一蓝筹股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扩大至10%.
按照保监会这一规定的上限,前海人寿在万科这一单只股票上的投资上限为2015年3季度末总资产的10%.接近保监会的一位人士对《棱镜》表示,前海人寿在3季度末时总资产超过了1000亿元。一位保险行业高管亦对《棱镜》透露,此前他所了解到的同业数据显示,前海人寿在3季度末时的总资产,大致在1100-1200亿元左右。
根据《棱镜》测算,在前海人寿已持有的6.66%万科股权中,约耗资100亿元左右。这也意味着,前海人寿距离监管对于单一蓝筹股的上限,仅有约10-20亿元的增持资金弹药。
面临监管的红线约束,前海人寿在随后的宝能系对决万科管理层战役上,将无法发挥进一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宝能系最重要的资金平台,成立仅3年的前海人寿,以收益率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万能险产品,通过银保渠道攻城略地,业绩增长惊人,位于中小型保险公司前列。
保监会数据显示,仅就2015年来看,前海人寿1-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36.45亿元,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这一项,前海人寿达到481.49亿元。根据保监会最新会计准则,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主要为未通过风险测试的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投资收入部分。
这也意味着,万能险收入成为前海人寿凶猛业绩的秘密武器。
《棱镜》查询发现,在万科三季报中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两款万能险产品账户,前海人寿海利年年以及前海人寿聚富产品,均为前海人寿万能险主打产品。两款产品在11月份的结算利率在5.05%-7.40%之间。这一利率水平远高于同行。
平安证券出具的一份研报显示,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存量的万能险结算年化利率普遍在4.5%-5%的水平。根据安邦人寿网站披露的信息,安邦保险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在5%-5.5%之间。
突飞猛进的背后,从财务角度来讲是负债端飞速增加,从而对投资端产生较大压力。一位保险从业人员曾对《棱镜》表示,“在最新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下,这种模式会遇到巨大的偿付能力监管挑战。”在保监会公布的首季度偿二代数据报告中,共有7家寿险公司因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棱镜》获悉,前海人寿名列其中。
为将偿付能力保持在监管要求的红线之上,前海人寿自成立来多次增资。前海人寿的注册资本成立三年四次增资至45亿元。12月17日,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对垒之时,前海人寿发行其2015年第三期资本补充债,发行金额15亿元。
除去举牌万科之外,前海人寿的身影还出现在了包括南宁百货、中炬高新等7家A股上市公司。
频频举牌背后,保监会意图拉紧缰绳,将险资投资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近期,保监会连发三文,关注“利率下行可能带来成本收益错配和利差损风险”,“部分公司存在”短钱长配“现象,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以及规范险资投资内部控制,避免“股东或董事长等可能凌驾于控制制度之上”。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严溢敏对《棱镜》表示,对于前海人寿这类小型寿险公司而言,在股市巨幅波动中频频举牌,会对其偿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若有大宗突发的赔付情景发生,此类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就会备受压力。
万科停牌一月钜盛华杠杆资金压力陡增
从资金层面分析,前海人寿因受制于保监会相关规定,短期内将无法拿出更多增量资金,帮助宝能系继续增持。
12月20日,停牌中的万科发布公告称,本次停牌时间“最晚将于2016年1月18日恢复交易”。这也意味着,万科停牌时间最长可达一个月。
而以几十亿元撬动数百亿元资金,成功登上万科第一大股东的钜盛华,在领略到杠杆的威力后,亦将体会到杠杆资金的反身性。
深圳一位资深券商人士对《棱镜》表示,万科停牌时间长达一个月,钜盛华将受到较大的资金压力。
公开信息显示,钜盛华自7月始,使用包括券商两融、股权质押、收益互换以及资管计划等方式,以几十亿元的自有资金高杠杆撬动近300亿元,在二级市场买入万科股票,跃身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其中,钜盛华通过券商两融买入万科0.09亿股,通过收益互换形式买入8.89亿股。此外,宝能系还在平安银行、上海银行、乌海银行等,股权质押包括钜盛华、前海人寿等在内的众多宝能系旗下公司,获取资金买入万科股票。
而在最近一个月的增持中,钜盛华在回复深交所答复函中,得以更详细披露其资本操作路径。钜盛华通过南方资本、泰信基金以及西部利得基金三家资管公司,以7个资管计划,1:2配资撬动96.5亿元资金,揽下万科4.97%股份,重回万科第一大股东宝座。
《棱镜》查阅这7个资管计划发现,钜盛华均是在11月24日-26日三天时间内,与上述三家资管公司突击签订。7个资管计划均设定了净值0.8元的平仓线,低于这一线后,钜盛华需及时追缴保证金。
钜盛华并未披露资管计划优先级资金来源。但总部位于深圳的一家银行内部人士对《棱镜》指出,钜盛华以杠杆形式撬动的资金,很可能来自于银行的理财资金。《棱镜》查阅资管计划合约发现,这些资管计划托管银行为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建设银行深圳分行。
“万科停牌一个月,钜盛华的资金成本会相应提高,也会对他的资金链提出考验。”前述券商人士指出。
在打响万科抢筹战以来,为应对陡然增加的资金压力,钜盛华自8月份至今,已经先后5次增加注册资本,从101亿元增至163亿元。此外,根据钜盛华公告,11月11日,其已将持有的7.28亿股、占据万科总股本6.59%的万科股份质押给了鹏华资产。
即便在停牌结束之后,万科实施的定向增发计划,宝能系如何承受现有高杠杆资金压力,并拿出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