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旅游 —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培训-1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培训-1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08/1/12 12:06:03  阅读[2238]

第一章劳动法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

★ 劳动法可以指(1、劳动法律部门2、国家的劳动法典3、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

★ 劳动法的定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

★ 劳动法的核心内容:调整劳动关系

★ 劳动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2、劳动法与民法关系密切,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它与工厂立法亦有密切联系,它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来3、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 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点:

1、劳动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实现劳动的过程,即劳动者要直接参加某种生产物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2、劳动关系是在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使劳动者与劳动过程有了联系之后才发生的3、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非职业的劳动、无偿的劳动、义务的劳动所发生的关系都不由劳动法调整。

★ 组成劳动法的内容有:

1、就业促进制度

2、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职业技能开发制度

5、社会保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 劳动法的作用:

1、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手段

3、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劳动标准的内容包括:

1、最低工资标准

2、最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3、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

★ 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有:

1、确认劳动者为劳动力所有者,使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劳动力供方主体的法律地位

2、通过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相互选择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提供了法律条件3、实行统一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力在使用和流动过程中得到基本保障,同时,也使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不中断》

第二节劳动法的发展历程

★ 劳动法产生时间:

资本主义开始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19世纪初

★ 劳动立法的开端: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 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立法的特点:

1、各国宪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立法方面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3、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侧重于改善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标准,

4、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范围不断扩大,劳动法的内容也得到充实。

第三节

中国劳动法的发展

★ 我国劳动法的开始时间:

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

★ 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特点(1919-1949):

1、劳动立法不发达,法律文件数目少

2、不同性质的劳动立法并存,各自作用于自己的政权区域内

3、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军阀政府制定的劳动法规的有效时间普遍较短

4、劳动法律和法规中规定的保护标准较低

5、劳动法规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 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的种类:

1、中国***早期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

2、北洋军阀政府的劳动立法

3、国民党政府的劳动立法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劳动立法

★ 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

(1949.10-1957)年初步建立时期(1958-1965)年初步发展时期

1978年12月DXP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1981年的相关文件《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

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社会报险都规定基本原则。

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认真执行改革劳动制度几个规定的通知》是国家加快劳动制度改革的标志

1987年的相关规定《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

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993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1993年劳动部立法文件《劳动监察规定》诞生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诞生,自1995年1月1日执行

1994年10月8日至12月26日又出台17个配套规章为劳动法的发展标志。

1998年成立劳动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

★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核心:调整劳动关系重点:确定劳动标准

★劳动保障部成立后立法的特点:

1、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出台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

2、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日益健全。

3、用以规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执法行为的有关条例和规定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建设中得到重视。

第四节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 宪法对劳动者保护的权利有:劳动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企业民主管理权等。

★ 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

2、平等保护

3、全面保护

4、基本保护

★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1、双重价值取向

2、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

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

第五节劳动法律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首先,两者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其次,两者的内容和效力不同。

★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力)

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第六节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

★ 标准劳动规则的内容包括:

1、录用、调动和辞退

2、企业行政和职工的基本职责

3、工作时间4、处分

★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为: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

★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程序为:

1、职工参与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

2、报送审查和备案;

3、正式公布。

★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具体表现为:

1、它必须在本单位范围内全面实施,劳动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都必须受劳动规则的约束,全体职工、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以内部劳动规则为依据。

2、职工与单位因执行内部劳动规则发生争议,应当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予以处理。

3、内部劳动规则可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