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MFA创意写作硕士班在复旦设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09/10/27 10:45:20 阅读[39442]
作家到底能不能通过系统正规的教育培养出来?记者昨天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悉,该系今年设立了全国首个“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点”(简称MFA),试图通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培训学生的写作潜能和技巧,并从中发现写作天才。
MFA不培养文学天才
“人们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作家是不需要培养的,他只需要‘有生活’就可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思和向记者解释说,“事实上,一个人的语言驾驭能力、叙事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的。MFA并不培养文学天才,因为天才毕竟是少数,但MFA至少可以发现天才,并通过系统的写作训练,释放学生的写作潜能。”
陈思和举例说:戏剧在大学里有戏文专业,电影有剧本创作专业,唯独文学没有文学写作专业。而在美国,MFA文学写作专业已有成熟的教学模式,作为文学写作的最高学位,作家白先勇、严歌苓、哈金都曾经受此培训,并获得MFA学位。
去年,复旦中文系开始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MFA硕士学位,今年上半年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
王安忆等作家领衔授课
“首批学生将于明年入学,我们计划招收20人。”陈思和表示,MFA的学生将通过全国统一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选拔,由于MFA属于艺术类硕士学位,所以考试内容将包括艺术类综合知识。在此后的上课过程中,学生还将接受系统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的教育和培训。据悉,MFA将引进国外成熟的课程项目,由作家、中文系教授王安忆领衔授课,强调“文学创作的自身规律”,希望以此提升青年作家队伍的写作水平。
陈思和透露,MFA的毕业考评将以虚构作品的“文学创作”为主,主要为发表的散文或小说,适当辅以写作理论的探讨。
作家看法
毕飞宇 要有开诚布公的讨论氛围
著名作家毕飞宇昨天告诉本报,如果在20年前,听说大学要培养作家,他一定会觉得这是胡扯,但现在他不这么想了。转变源自于2005年他去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了国际写作计划3个月。每周的一个下午,学校都会组织小说家们聚会,每个人将自己新写的文字读出来,然后大家毫无保留地对此发表看法。“这种方法,对与作家认清自己与文本的关系,发现自己思想和语言的潜能,作用太大了。”在毕飞宇看来,这种作用,只有在大学教育里,才可能实现。
毕飞宇建议,“创意写作硕士班”可以形成一个开诚布公的讨论氛围,对学生作品要敢于讲真话,实行相互批评。切不可灌输“成名要趁早”的思想。对于毕业作品,老师得有眼光,要发现那些有创作潜能学生的作品,而不必只论当下作品质量的高低。
叶兆言 培养作家一定不能太功利
复旦要办“创意写作硕士班”,在中国作家中引起不小反响。因为就目前的国情看,除了苏童等几位作家是科班出身外,其余大部分是半路出道。而且即便是苏童,他也只是毕业于中文系,而中文系所教的东西,与写作也相去甚远。不过,作家们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创办“创意写作硕士班”是一件好事。
“写作才能是培养不出的,但通过大学教育培养本来就很有天赋的写作新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毕飞宇最近一直在思考中国作家的创作生命为何如此短暂的原因(中国鲜有五六十岁还有力作诞生的作家)。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作家的学养还不够,这直接导致他们创作的后劲不足。而这一点恰恰可以通过大学的正规教育进行弥补。
著名作家叶兆言认为,没必要讨论大学能不能培养出作家的问题,因为各种形式都有可能,而关键是看如何培养的问题。“不能太功利。一上来就对学生说,你们今后要成作家的,这只会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