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下一时期成为攻读MBA热门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10/2/24 9:37:17 阅读[562]
路易斯•卡布拉尔(Luis Cabral)上月开始在曼哈顿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对面一栋令人印象深刻的六层地标性大楼里工作。他来这里既不是为了听观众的掌声、也不是为了闻化妆油的味道。身为经济学家的他,将是首位迁驻至IESE商学院(IESE Business School)纽约分校的教授。但卡布拉尔教授不会是最后一位:未来几年内,这家西班牙商学院的许多教员都将迁驻到这里来。
这家西班牙商学院不是唯一一家追求扩张梦想的商学院。事实上,经济衰退会抑制全球扩张的论调,对商学院似乎并不适用——它们正精神百倍地进行国际扩张。甚至连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也顺应了这一趋势——它曾一直主张,应该是学生找哈佛,而不是哈佛找学生。哈佛商学院上月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之外的地方(上海)设立了一家教学机构,这是其101年历史上的首次。
IESE进军美国之举标志着,顶级欧洲商学院首次有胆量踏入全球一些最富有且最有权势的MBA商学院的后院。与此同时,在过去一年里,中东和亚洲地区已建立起一大批新商学院——因为这些地区的企业、政府与学生对规范化的管理培训产生了兴趣。而且,这些新商学院还叩响了老牌商学院的大门,求助它们自己实现诉求。已有几家有抱负的机构接洽过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该校萨伊德商学院(Saïd school)院长科林•迈尔(Colin Mayer)指出,这些有抱负的学院有资金、有意愿,但缺乏专业技能。它们的成功将取决于能否在独立性与责任性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如果它们既拥有资金又拥有正确的治理结构,那么教员们就会流向它们那里,”他说。“治理结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因素。”
许多老牌商学院愿意提供帮助。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首开先河,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帮助在中国发展商学院,最近则在帮助葡萄牙的商学院。牛津一贯的竞争对手——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也加入这场竞争中。该校佳奇商学院(Judge Business School)正在帮助艾哈迈达巴德、卡拉奇和阿布扎比刚起步的商学院打造学术能力,在中国也有类似计划。
该院院长阿尔努•德梅耶尔(Arnoud de Meyer)指出,这是第二波技能转移。第一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哈佛帮助在欧洲建立商学院——IESE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就是两个受益者。如今,欧洲的商学院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在英国《金融时报》十多年来的MBA排行榜上,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成为首家夺冠的非美商学院。德梅耶尔教授说,现在轮到欧洲商学院来帮助中东和亚洲的商学院了。他说:“作为一家商学院,我们有责任帮助新学院。”但他承认,这并非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这对我们也有好处。我们会结交到新朋友。”
连印度这样一个管理培训方式极其独特的国家,也修改了相关法律,为国际商学院进入该国市场开了绿灯——加拿大斯古里克商学院(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已成为首家将在那里建立分校的顶级商学院。
这种“出国欲”也正在学生当中滋长。据商学院入学考试GMAT的管理机构——美国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GMAC)的数据显示,就连一向不会考虑去国外读MBA的美国学生,也开始左顾右盼。过去一年里,有2%的GMAT美国考生将自己的成绩寄给国外的商学院。尽管该比例极小,但相较前两年的1.87%和1.57%,它还是上升了。GMAC数字显示,在这2%的考生中,约60%的人选择去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攻读MBA。有些商学院报告,在它们的MBA项目中,美国学员人数最多——伦敦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和牛津萨伊德商学院就是其中三家。巴黎高等商学院院长伯纳德•拉马南楚阿(Bernard Ramanantsoa)表示,在他们学院,美国学生占了整个班级的21%。
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中国视作攻读MBA的热门地点。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教务长郭理默(Rolf Cremer)表示,今年即将入学的新生中,有38%为非中国籍学生。5年前,这一比例只有19%。
“他们想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在中国乃至东方,”郭理默教授说,但他担心,这类学生的期望很难实现。“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认为,这是迅速找到外派工作的捷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会说中国话,他们在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外国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人才。当我们帮助外国学生时,我们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并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
在中国通常欣欣向荣的管理人员就业市场中,一个事实首次突显出来:外国学生要比中国学生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在这里找到工作。郭理默表示,直到去年企业招聘大大减少时,这一情况才显现出来。
尽管如此,全球就业市场还是比许多人担心的要好得多——虽然2009年的形势可谓糟糕。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度MBA排行榜所依据的数据显示,2009年,榜单所列顶级商学院的毕业生中,有79.2%的人在毕业后三个月找到了工作。2008年,这一比例是88.7%,2007年是90%以上。
北美毕业生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该地区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07年的略低于90%下降到了2009年的77%。亚洲受到的影响最小,去年逾92%的人毕业后三个月就找到了工作。
斯隆管理学院职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杰姬•威尔伯(Jackie Wilbur)表示,数字没有预期那么糟糕的原因之一是,管理咨询公司从2002年的衰退中汲取了教训,仍在继续招聘雇员。或许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那些被延期入职的毕业生发现,咨询公司要求他们入职的时间比他们预期的要早。去年八、九月份,这些公司就收回了延期入职的成命。
“我们发现,它们开始提前把人员召集到位,”威尔伯说。“这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尽管投行招聘受到了尤其严重的打击,但人们预测,即使是该行业,今年的就业状况也会大为转好。MBA招聘市场上的领头羊——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董事总经理、全球招聘主管伊迪丝•亨特(Edith Hunt)表示,无论是对2010年找工作的二年级MBA学生,还是对在夏天找实习岗位的一年级学生,高盛都扩大了招聘计划。
随着就业市场复苏,亨特表示,她认为尽管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动荡,但MBA市场未来“维持原样的可能性要比改变的可能性更大”。
许多商学院人士认为,往好了想,一次改革良机就此错过;往坏了想,这简直是商学院无力创新的确凿表现。过去一年里,大部分商学院院长均指出,商学院需要改变MBA学生的课程与实践,将伦理、社会责任与社会企业纳入进来,但支撑这类改革的有力证据却常常很难找到。
位于日内瓦湖畔的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院长约翰•韦尔斯(John Wells)相信,企业将迫使商学院进行改革。“高管们对改革事宜很关心,”他表示。“他们现在对此讨论要比以前多。我相信,他们将长期关注此事。”
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米特莱因(David Schmittlein)指出,学生们对这类话题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的确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但原因何在?”他问道。“我不敢肯定金融危机是其背后的原因。在危机之前的岁月里,艰难的就业形势已令他们变得更爱思考。当下一个景气时期到来时,他们的关注点又会是什么呢?”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