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湖南省高考成绩揭晓。令人惊讶的是,一些考生和家长发现,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人是“武林高手”,他们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记者调查证实,在当地很多中学,交几万块钱参加武术训练就基本上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加分。
显然,湖南省的这些加分考生,练的不是一般的武功,而是金钱交易的“九阴真经”。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一项原本旨在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举措,现实中却越来越多地被损害和玷污,沦为人人喊打喊杀的过街老鼠。高考加分有着怎样的“堕落史”?又是何以被淹没在公众舆论的板砖和口水之下?厘清这些问题是我们客观看待高考加分现象的前提。
高考加分是国家为照顾特殊人群、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政策,让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在分数线以下按照规定的分值降低录取或相应增加高考得分。不可否认,从政策出台的初衷以及实施之初来看,高考加分在关照弱势群体、促进高考公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高考加分包括鼓励性加分,主要对象是拥有体育、文艺等专长的特长生,通过加分政策可以让这些在文化成绩上处于劣势的学生享受同等的深造机会,进而鼓励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包含照顾性加分,比如民族加分,创造条件让教育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能够与发达地区非少数民族学生一样平等进入高校。从这些方面而言,高考加分政策并没有“原罪”。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一项好的政策在长期施行过程中渐现漏洞而未能及时填堵,加上权力、金钱等魅影的频频现身,最终易于造成该项制度的公信力“决堤溃坝”,以致陷入口水的洪荒越沉越深。
从重庆的骗改民族成分以获取高考加分,到浙江的权贵子女组成的“三模三电”加分“俱乐部”,再到湖南的交钱参加武术训练即可获加分,有关高考加分的“丑闻”每年都会批量见诸报端。高考加分的监管性缝隙不但没有得到有效修补,反而被钱权关系撕出一道道新的裂痕。以“权”谋“分”、以“钱”换“分”,种种疯狂行径让人错愕不已。高考涉及无数学子的前途与命运,对于破坏高考公平的现象谁又会不义愤填膺、痛心疾首呢?
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当权力与金钱的黑手伸向高考领域,公平就无从说起。而媒体的揭露和舆论的抨击毕竟力量有限,关键是政府部门要铁下心来,对加分黑幕给予重拳出击。无论如何,高考加分政策该有一个终结和了断了!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