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日前从中山市扶困助学办获悉,虽然今年高考录取工作接近尾声,但一些贫困生碍于面子,迟迟不愿申请“大学通”助学申请。截至8月16日,全市仅864人填报《中山市“大学通”助学计划申请表》。中山市扶困助学办负责人表示,“大学通”助学是政府一项惠民政策,广大贫困生应积极申请。
最高可获1万元助学金
据悉,为帮助高中毕业生顺利上大学,中山已于2005年起正式推出“大学通”助学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经申请后可获得总额为10000元的助学金。早在今年3月底,中山市助学办已向各高中阶段学校印发《关于做好2010年“大学通”助学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市经济困难家庭高中毕业生填报申请表。
目前“大学通”主要分两种方式进行资助:一是“生源地助学贷款”;二是助学金。申请人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申请。选择生源地助学贷款者,每人每年可在指定银行申请总额不超过1万元的贴息贷款,毕业后自付本息;而选择助学金者,可获得总额1万元(本科)或6000元(大专)助学金。
市扶困助学办介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按要求提交正式申请并交齐相关证明材料,市助学办将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报市财政局统一划拨助学金或报交通银行中山分行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手续。
需要注意的是,“大学通”资助对象仅为考入中国境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前户籍在中山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称经济困难家庭是指居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30元,村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10元的家庭,以及因突发性灾祸而致贫的家庭,具有有效《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中山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的家庭,超出以上标准的,“大学通”暂不资助。
因“面子”错过申请不在少数
虽然“大学通”已经运作了5年,但其中一些学生太爱“面子”,而错过了一次一次的申请程序,最终遗憾地失去“大学通”助学机会。家住火炬开发区的小朱就是一例。
小朱今年从市实验高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每年学费18000元。面对如此高昂的学费,小朱表示家庭难以承受。小朱说,父母近一两年没有什么固定工作,家庭也没有什么固定收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小朱说,由于自己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高考前认为考一个本A高校问题不大,而本A高校学费并不高,家里应该能承受,没有必要申请“大学通”助学,因此,在今年四五月份,学校通知申请时,自己没有在意,第一次申请表没有填写。
但没想到,她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只考了一个本B的学校,而高昂的学费令父母很着急。小朱的母亲说,由于高考前小朱没有填写申请表,加上家庭不是低保户,困难条件达不到要求,几次申请都被退了回来,有可能将失去“大学通”助学机会。
去年,市华侨中学就有一例。该校的李老师告诉记者,该校的一位同学开始时还填写了申请表,但高考考得比较差,这位同学一方面心灰意冷,一方面自尊心比较强,最后放弃了“大学通”助学,也放弃了上大学。
中山市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每一年,类似小朱在申请“大学通”助学时感到难为情的学生不在少数。去年华侨中学校的一位同学,一开始还填写了申请表,由于随后的高考成绩较差,被一所普通大学录取后,自尊心较强的他,最后放弃了“大学通”助学,最终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政府呼吁贫困生积极申请
针对上述现象,中山市扶困助学办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山市推行“大学通”助学计划,旨在为每一个考上大学的贫困大学生上得起大学,是一项难得的政府惠民政策,这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创新,自从2005年推行以来,已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00多人次,涉及金额近1800万。
该负责人表示,困难大学生接受资助,能够上大学获得更多知识,不仅是正当的,而且将来还会为中山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政府是希望困难的大学生积极申请“大学通”助学,而大学生在申请“大学通”助学时,也不会失掉面子,没有必要难为情。
“个别因放弃‘大学通’助学放弃上大学,这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该负责人如是说。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