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鲜渡镇党委副书记孙立东被通知到组织部选择新的工作岗位。在全县公开选拔60名乡镇人大主席提名人选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最终他选择了渠江镇。
以分为序,自主择岗,标志着历时一个月的公选进入最后阶段。在整个公选过程中,渠县始终注重信息公开、条件公平、程序公正,“亮起来”的做法提高了公选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也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信息公开:电话打到高原上
郑启全是一名援藏干部,于今年5月从静边镇赴阿坝州松潘县工作。当接到组织部请他回家报名参考的电话通知时,他正在海拔4000多米的松潘高原。
“我身处千里之外的异乡,但组织并没有遗忘我,我心里感到很温暖。”郑启全感慨地说。
为了让公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渠县始终做到同步公告信息公开:
一是信息即告,满足干部知情权。就公选职位和人数、范围对象、条件资格、方法步骤、报名及资格审查等作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通知等方式进行广泛发布,并对每位符合报考条件的乡镇领导干部进行逐一电话告知,确保人人知晓。同时,在包括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以及考察的每一个环节,组织部都确定专人逐一电话通知参与对象。
二是全程公示,满足群众监督权。在渠县党建网、渠县新闻网上建立公选乡镇人大主席提名人选公告栏,对公选工作的每一个程序每一天进展进行全程公示。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及时的新闻播报,把公选的导向、标准、过程和结果“亮”起来,交给干部群众,随时接受监督。
公平设置:年龄和实绩如何平衡
王素华是一位既年轻又不年轻的党委副书记。说她年轻,是因为任职党委副书记只有3年;说她不年轻,因为她任副职已经10年,从当电影放映员算起,她工龄已经31年了。在撤区前,她还做过临巴镇的镇长。
在刚听到公选消息时,王素华很犹豫。报名参考吧,年龄大了记忆力也不行,咋比得赢年轻人。当看到公告关于工龄、任职等加分条款后,她放心了。经过审查,她表彰加分高达12.88分,居所有报名人员之首。“这样的设置,就是很公平,也体现了县委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充分肯定。”
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叶祥金说:“县委既考虑到一些相对年轻的报考人员可以通过笔试面试在公选中脱颖而出,又充分考虑到一些在基层工作时间和任领导时间较长的报考人员在基层的贡献,因此,制定了工龄、任职、表彰奖励等相关的加分政策。”
为了解决“考得做不得”的问题,公选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办法,并采取“四三三”的计分办法:笔试成绩按40%折算、面试成绩按30%折算计入总分,剩下的30%是渠县2009年度干部绩效考核结果。获县级表彰的每次加0.2分,获市级表彰的加0.5分,获省级表彰的加1分。
考出公正:创新设立民主监督席
设置民主监督席,既监督考生又监督监考人员,是这次公选笔试的一个创新。被请上民主监督席的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媒体代表共9人。
在面试阶段,大评委制和考题评委同一制是两大特点。30人的大评委制,使评委的组成多元化,增强了公平性。同时,采用评分评价系统,自动删除六个最高分和六个最低分,杜绝人情分、关系分的产生。
一个参考人员分别在两个面试考场回答不同的面试题,一个评委组分别负责一道面试题的打分,然后再计算综合成绩。这种办法,避免了打分标准不一致的现象,确保了公平公正。
“这些措施和办法,公平公正,我们报考人员心服口服。”鲜渡镇孙立东说。
“选人用人‘亮起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谈到这次公选过程,渠县县委书记邓瑜华表示,渠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搭建和完善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公选平台和制度,让优秀的人才有舞台。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