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由“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向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作为一种专业的伦理要求,不同于普通职业道德规范,应当从专业角度出发,加强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建设,从而体现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精神。
作者:周洪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据媒体报道,新学期开学遇上教师节,很多学生及其家长都在为要不要给教师送礼而苦恼。事实上,也有很多教师在为要不要收学生的礼而烦恼,收下,违反了职业道德;不收,又怕家长和学生有看法。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人情”社会,由教师节“送礼”和“收礼”而引发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群体,在建立专业伦理规范方面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由“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向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不收学生及其家长的礼物”,“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应当成为整个教师群体的专业伦理规范。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是规范教师专业人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迫切需要,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人员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专业伦理的作用体现在:彰显专业团体的特征,规范专业人员的行为,体现专业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性。
从国际角度来看,大多数国家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由教师专业团体在自我约束理念的导引下,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而制定的,旨在起到对内规范成员行为、对外保护学生权益的作用。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一种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规则与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每位教师都应自觉地履行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自我约束与规范教育行为。
教师专业化要求建立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国际教师专业化概念于1966年提出,当时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业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并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1993年,我国在《教师法》中也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此,我国的教师职业开始向教育专业转变。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即由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伦理转变。因为任何专业若没有系统的合理的伦理规范,就会丧失其道德自主性。而且专业伦理规范也是防止专业人员出现严重过失,保护公共利益的重要举措。日前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在提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首先就谈到要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从国际范围来看,从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制定教师专业伦理规范。1929年,“全美教育协会”通过《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经1975年修订后,提出了教师对专业和学生应履行的16条伦理规范。英国国家教师协会制定了《专业人员行为守则》,提到教师面对专业伦理守则应自律甚于他律。1951年,日本教职员组合制定了《教师伦理纲领》,用以指导日本教师的道德行为。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建立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显得尤为必要。经验型教师仅凭职业道德来约束,相对带有被动受制约性;而专业型教师须通过专业伦理规范来导引,体现出教师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作为一种专业的伦理要求,不同于普通职业道德规范,应当从专业角度出发,加强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建设,从而体现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精神。教师专业不像其他职业对他人有所保留,而所有教师都应无所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师德形象,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有利于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从而确保其独立地、高效地开展专业工作。
制定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应当立足大众伦理和世俗性道德。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要注重从政治立场、思想倾向、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规范,但也不应过分强调政治伦理,一味追求远离大众的理想人格,尤其不宜用口号式的语言来表述。而应着眼于伦理底线,更多地着眼于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如要求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不能对学生发火”,“不得在公众面前批评学生”等;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作出正确的伦理规范选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等,就是立足大众伦理的世俗性伦理规范,而其他一些空洞的远离常人的道德要求则无需列入。
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去规约教师专业伦理。以往在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总是着眼于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与形象,如“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是不妥当的。应改变过去只注重从教师角度去确立职业道德规范的传统,转变为注重服务学生、以生为本,来表述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如“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教师对学生要以礼相待”;“真诚对待学生,富有幽默感,力争公道”;“教师在发现自己有错误时应敢于承认”。总之,要在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中,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师生平等的观点来规范教师的专业行为。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应趋于多元化。过去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往往表现出单一化的特征。而教师专业化要求专业伦理规范趋于多元化,强调教师不能以个人意志和价值观强加于学生,如“不得根据种族、信条、性别、国籍、婚姻状况、家庭、社会及文化背景而不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进步有关的材料”。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