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以涉嫌诽谤罪刑事拘留9天的王鹏,在舆论和公众的关注下终于恢复了自由。
微博正是兼具了舆论和公众这两种属性的新兴媒介。
11月29日早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对方名叫王志昌,他是王鹏的父亲,为了寻求法律援助,专程来北京找到了周光权。
周光权又给自己的学生陈杰人打了个电话。曾在媒体供职的陈杰人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上发布了王鹏被跨省抓捕的消息。博客上的消息被删掉了,但微博上的信息却保留了下来。
随后的几天,他一直在微博上更新动态,这些消息也得到了大量的转载。众多媒体记者,也都在微博上关注事件进展。记者,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公众,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寻找消息。大家的转载、讨论,也迅速让此案连续几天成为微博的热点话题。截至12月2日21时,“王鹏诽谤案”名列微博热门话题榜前列,提及次数达20650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在与王志昌在线访谈时,王志昌说,回去就开始学上网,因为网络可以伸张正义,纠正错案冤案。
此前的宜黄拆迁事件,微博的能量已经有所展现。
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内容生产成本,从而也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看来,微博以秒计算发布信息,也以秒计算获得反馈,能迅速形成一个互动环境下的舆论场,这令论坛和博客等媒介远远无法企及。
不仅社会名人、草根民众乃至弱势群体都能在微博上发出声音,并且同样有机会获得很大回应,被很多学者形容为“破天荒地形成跨越地域和阶层的全国性公共领域”。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