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北京16个试点项目
时间:从2011年开始
目标:力争用3到5年时间,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试点内容:
1.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3.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
4.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
6.研究制订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
7.探索有效履行教育督导职能的体制机制
8.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9.探索完善科研院所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体制机制
10.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
11.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12.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
13.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14.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任教的政策研究
15.北京市属高校师范生资助体制改革
16.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
北京教改发展目标
儿童 超常儿童“因材施教”
建立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超常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
高中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
2.建立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学校,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大力推进“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
大学 中央市属高校共建
1.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开展共建高校间学科共建和平台共享。
2.支持市属高校和中央高校共同申请“市教委科研计划重点项目”
3.实现中央高校对市属高校点对点、面对面、校对校的支持
4.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建成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搭建市民终身学习大平台。
5.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
儿童培养
五年级学生可提前进中学
政策要点:建立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超常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
解读:据了解,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将招收五年级小学生提前进入中学学习,采取弹性课程设置,依据超常儿童特点编写适合的教材,实现小学与初高中课程打通,学科间交叉融合。
目前,顺义、朝阳、海淀、西城、东城等5个区获批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些区县将实施包括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试点项目。其他区县可以根据区县实际,选择参与部分项目。
[NextPage]
拔尖人才
部分高中引入大学先修课
政策要点:建立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学校,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大力推进“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
解读: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教委陆续审批了包括北京四中等多所高中校申报的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验班。下一步,北京市的一些中学还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在高中课程设置方面引入大学先修课程,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据了解,目前包括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十七中学、八中、北京三十五中学、东直门中学等都陆续开设了各种人才培养的实验班,与高校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此外,北京市还将加强对一些特色高中的扶持,在办学体制机制、教学内容、招生评价、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试验,促使特色学校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
【区县落地】
西城优质师生“跨校组合”
为了让更多学生获得发展特长的机会,西城区目前正在探索一种打破学校“疆界”的教育模式,将优质师资和特长学生,突破学校界限进行组合,使得在一般高中就读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学科指导。
西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西城区一方面有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三十五中、北京八中等一批学校建立了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班,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西城区也为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实验班的学生考虑,希望通过其他途径,帮助他们发展特长。
据了解,目前由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牵头,正在进行一项试点,试点面向区内示范高中和普通高中,冲破校际之间的壁垒,从全区所有高中选拔和推荐部分学生,按学科分成不同领域,由区里优秀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聆听高校教师的高水平讲座,进行学科辅导,以帮助发展特长。
均衡发展
鼓励名校开放优质资源
政策要点: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探索区域内教师队伍、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资源共享,鼓励名校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