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江苏高考本科控制线公布。旋即,考生们一个个查到了自己的高考分数。这些分数中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语文分:全省近50万考生中的大多数语文成绩都集中在80到90之间,而这份试卷的满分为16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了十几年母语却连及格水平都没有达到!这十多年学过的课本、读过的课外书、做过的教辅资料摞起来已远非“等身”可以形容,最终却未能突破及格线,不知道这是命题者在作弄考生,还是我们母语教育的失败?在一个堂堂的教育大省、文化大省出现这等怪事,实在令人费解。
分数揭晓之前,媒体上就已经透露了一些阅卷信息,比如数学均分90多一点(满分亦为160),英语均分70多(满分120),这大致正常,且较往年略高;而语文均分却一直讳莫如深未作披露,只是提到考生作文大多较为平庸,均分在46上下(满分70)。看到这里我不免心中一凉: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不便透露”往往意味着分数会特别低!
而高考分数揭晓后,我还是惊讶不已。因为我实在没有料到竟然会低到这等地步。我调查了本地几所一流高中“强化班”的语文平均分,都在95分左右,如果再加上那些非“强化班”和二流、三流高中的学生语文成绩平均一下,这均分估计也就在85分上下。将其除以160,全省考生高考语文的得分率还不到55%。这样的成绩出现在其他任何科目中也许可视为正常,但出现在语文这门科目中,我觉得是给江苏教育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早先有一句话叫“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这话说得或许过了些;今天我缩小一下范围,说“误尽天下考生是语文”真的是毫不为过。本人今年便任教高三,看着学生语文得分栏目中那串可怜巴巴的数字,真的是欲哭无泪,想说一句安慰的话都找不到。想想我们的复习,每个语文老师差不多都是抱着那柄尚方宝剑《考试说明》在进行,结果《考试说明》中说明不考的,它考了;说要考的,它没考。鲁迅作品被频频从各种版本的课本放逐,可考试时却是选了篇鲁迅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杂文作为阅读材料。作文是命题作文,可“题目”远不如命题者设置的“提示”有约束力;作文文体不限,可媒体上却分明透露大多数阅卷老师“更偏爱记叙文”……我没有权力强调什么内容该考,什么内容不该考,况且“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你考什么内容都行,但至少不应使《考试说明》成为一纸空文,让教与考分离吧?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语文考试已越来越与语文(包括文学)的规律相背离,最为典型的便是语文“主观试题”的“客观化”,即阅读题中,完全以三两个命题者的主观理解决定对文章的解读,以命题者的一孔之见决定作文的主题……而广大考生则完完全全处在一种任人宰割的位置上,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实在是将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变成了无章可循的猜谜和谶学!不客气地说,这极有可能让语文这门学科蜕变为一种伪科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了这么多年,语文教学改革改了这么多年,各地教材编写组编写了那么多种“新教材”,每年高考语文试卷出上十几套……可凭良心说,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的东东又有多少?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较之昔日又有多少起色?高考向来被视为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我不懂,就像江苏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考试、阅卷,要将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向何方?辛辛苦苦教了、学了12年(连上幼儿园应是15年)的语文,最后考试却连及格都不能轻易拿到,到底谁该对这一不能算小的后果负责?我是教师,我会负上我应负的那份责任。除了我还有谁呢?还会有人来认领应当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吗?
曾经发生过我们的高考英语试卷英美留学生考不过中国高中生的稀罕事,现在终于又见到中国文化大省的学生考自己的母语大面积不及格了,也算是一件相映成趣的事。只是这样的趣事不免让人悲从中来唏嘘不已。我可怜的母语教育啊,何时能让国人对你满意?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