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政策中,有些省份仍然将见义勇为作为加分项目,然而,实行了十年的《中小学生守则》,经过2年时间的修订,将“见义勇为”删除,《守则》修订专家组组长邓友超博士透露:见义勇为之所以未入选守则是因为尚存争议,孩子很难判断见义勇为的时机。
将“见义勇为”从守则中删除,看上去就像是把一盘招牌菜从菜单中给生生地抹掉,但仔细审视删除“见义勇为”条款便不难发现,这不仅不是守则内容建设上的倒退,反而因“理性回归”而彰显出社会进步。
见义勇为所体现出的正义心和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良心,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守望。事实上,将见义勇为删除,并不意味着对这种价值观的抛却。过去,我们习惯将见义勇为理解为同质化的道德选择,过于拔高道德价值,却忽视每个人在年龄、身体状况、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样不仅形成了对社会群体的道德绑架,甚至扭曲了见义勇为的内涵。
见义勇为,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选择,更是一种关乎技术和能力的问题。对孩子而言,无论是从个体的体力、经验还是从救助技能来说,让孩子去见义勇为本身便不现实,反而会催生出意外风险。因此,删除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孩子进行前瞻性保护。正如专家所言,“安全”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安全”不保,谈何教育,何来成长,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