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做的不多,力量也有限,但我们是在用心做这件事。这个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人那么简单,也让我们大学生更加地珍惜亲情、学会感恩。”12日,江苏大学学子张欢说。怀着让学校周边的贫困老人吃上一顿温暖早餐的简单梦想,包括张欢在内的江苏大学17名大学生,每周四、周六早晨6:50,都会雷打不动地到学校第三食堂,领上几份爱心早餐,或步行或骑车送至老人家中,他们的爱心举动已经坚持了一年半。
两个包子引发的一场爱心公益行动
江苏大学汽车学院大三学生张欢是爱心早餐活动的发起人,读大二时的一个早晨,她在校园里和一个收废品的老奶奶偶遇,聊天后得知老奶奶家人都已去世,她一人只能靠捡垃圾卖废品为生。了解到老人的悲惨遭遇后,张欢便带着老人去附近的食堂吃了顿简单的早餐,“真没想到,仅仅是两个包子,老奶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深受震撼的张欢于是萌生了为老人送早餐的想法。
张欢面向全校召集了志愿者组建了团队。团队成员跑到学校附近的象山街道办事处询问,挨个去社区打听是否有贫困老人愿意接收爱心早餐;没钱给老人买早餐,志愿者和学校食堂达成合作协议,用大学生服务食堂的工时来抵饭钱,每周从食堂免费领取两次早餐。一年半以来,他们已经累计服务了14户贫困或孤寡老人,由于老人去世或搬家等客观原因,目前还在为8户贫困老人坚持送爱心早餐。
活动遭质疑:一周送两次早餐有意义么?
除了一周两次的免费早餐之外,志愿者会陪老人聊天谈心,为老人买菜做饭,还会在中秋、端午、老人生日这样的特殊日子送去特别的问候。作为团队里坚持时间最长的志愿者,张欢深有感触,“最早到老人家里去走访,基本上三户才有一户勉强答应接收早餐,爷爷奶奶都觉得免费早餐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
经过一年半的相处,老人们已经和大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周四和周六送早餐的时间,不少老人都会主动在门口等着,还经常留学生在家里吃饭,有了好吃的水果也舍不得吃,特意留给大学生志愿者。
“我们能做的不多,力量也有限,但我们是在用心做这件事。”张欢说,送免费早餐是件小事,做这样的小事只有长期坚持才有意义,毕竟我们帮助到了一户就是一户。和这群大学生接触多了,象山街道办事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也颇有感触,“这群大学生带给我的是真实的感动,他们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90后团队,90后不全是被娇宠的孩子,他们是存善存真的好心人。”
与老人相处,大学生更加珍惜亲情
为了让爱心早餐活动更有成效,团队安排了固定的志愿者为固定的老人送早餐。这样的方式,增加了老人和志愿者的交流,老人与志愿者的感情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从没在现实中遇见过这么坎坷的人。”大学生孙彩珍所服务的老奶奶由于车祸卧病在床,她的丈夫去世后,三个孩子只能靠老奶奶微薄的低保收入来抚养。“虽然镇江本地话我听不太懂,但我送完早餐后会坐在奶奶旁边静静听着。奶奶说,一到送早餐的日子,她就会在家里等着我去。”老人的等待和依赖让孙彩珍一直坚持着送早餐这件简单却不容易的事。
去年年底的一天,孙彩珍突然收到短信说老奶奶快不行了让他们去见老人的最后一面,孙彩珍和张欢立刻骑车赶了过去。看到老人的遗体,孙彩珍和张欢都嚎啕大哭。“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死亡这件事,我突然明白这个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人那么简单,也让我们大学生更加地珍惜亲情、学会感恩。”张欢说。
为了帮助到更多的贫困老人,团队正在向学校申请创立社团,通过招纳新成员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张欢介绍,社团成立后会进行明确分工,送早餐、陪老人聊天、写下每天的故事等等,“我们大学生的力量虽小,但也能传递出无限的正能量,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一起用早餐对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温暖地道声早安。”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