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说道: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我们学习古诗文的最终目的并非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要把这些散发着古老光辉的思想好好的吸收、借鉴、古为今用,让古老的智慧结晶在新时代发挥独特的力量。但是最近几年来,某些版本的语文课本对古诗文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其实,只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以小学为起点从最简单、数量少的古诗文熏陶开始,直至大学语文的深层次教育,经典诗文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前进的文化引擎!
就如同优秀的汽车需要优秀的发动机一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想要在前进中永远具有充沛的力量,就需要有强劲的引擎。包括技术引擎,思想引擎等很多层面。而文化引擎,则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传唱千古的诗词承载了多少仁人志士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和远大志向。
所以,适量且循序渐进的古典文化熏陶,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不可能奢望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就具备朗读、背诵、理解长篇诗文的能力。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幼儿时代产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古诗文的习惯,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年级进行深入教育。进而,在他们成年时拥有一个合理的古诗文知识储备和一定高度的古文化思想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奢求培养无数个通晓经典、出口成章的大师,但我们需要一个热爱自己的文化、渴望进步的国民群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的语文课本,也不可再来一个新的“矫枉过正”,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一股脑地把古诗文加进来。我们希望,语文课本的编纂者,能够真正认识到古诗文的意义和作用,科学合理地分配课文篇目比例,科学合理地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们浸润在经典诗文的意境和美感中,其乐陶陶。
(责任编辑:城市网)